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2021-07-11 22:48: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7142字,读完约18分钟

 

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即将公布。 本报发表了《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分析了11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国内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对全年第三季度gdp、价格水平、流动性、宏观政策等指标变化的预测,结果显示, 大部分专家将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景气度评价为“稍有降温”,期待今年第四季度国家有可能加大宏观政策的放松力度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预计gdp同比增长7.27%,同比gdp增长7.5%的水平明显下跌。 预计cpi比去年同期增长2.0%,比上季度下跌。 预计m2比去年同期增长13.0%,比前期大幅下跌。 总的来看,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放松,是关注未来经济增长能否明显回升的关键。

恢复经济增长稳定乏力的政策需要放松

年二季度gdp同比回升至7.5%,但市场并未充分肯定这一回升趋势,季度gdp增长曲线仍在低位波动,困扰着中国宏观经济及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方向选择。 参加这次调查的机构对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评估,除了三个机构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正常外,其余八个机构都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寒冷”。 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出乎意料地回升,但此次预测的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其中,支出增长率持平下跌,投资增长率继续下降,主要针对出口增长率上升和进口增长率下降。 由此,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中国经济增长率回升乏力。 为了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阻止当前经济的不稳定势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进行大幅调整,似乎打开了宏观政策“摄像头选择”的调整时机之窗。 预计第四季度将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最频繁、变化最大的季度。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预计全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除了一家机构认为与上季度没有变化外,其余10家机构均将减少。 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预测平均值为7.27%,预测最大值为7.4%,预测最低值为7.4%。 根据这个预测平均,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将比第一季度的7.5%水平大幅下降。

从2007年以来的gdp增长变化来看,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8.1%、7.6%、7.4%、7.9%,gdp增长率分别为1.5%、2.0%、2.1%、2.1%。 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7%、7.5%、7.8%、7.7%,gdp同比增长1.6%、1.7%、2.2%、1.8%,年一季度、二季度gdp增速均为 对经济增长不稳定趋势的首要担忧来自近几个月投资、费用等诉求增速持续小幅下降的一致性评价。 如果不在第四季度借助“外力”的推进,似乎很难实现年经济增长目标。 由此可见,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对年三季度投资、支出、净出口三个诉求变化的基本预测,反映了上证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研报告对当前经济增长的基本评价——宏观经济政策为了抑制增长不稳定态势,实现全年经济增长7.5%的目标,

根据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在预测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时,有11家机构的一致性评价持续下降。 其中,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平均值为16.15 %,预测最大值为17 .0%,预测最低值为14.7%。

年1-12月、年1-12月、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6%、19.6%、17.3%,而预测中的年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6.15%,目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下降趋势

目前,影响目前投资诉求下降的首要因素仍是房地产投资萎缩、制造业不景气等,这是预测中三季度gdp较去年同期转为“上涨至下跌”的首要原因。 目前,基础设施投资替代房地产投资的短期趋势效应不明显,似乎促使国家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状况相比较,进一步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 例如,央行最近出台的“住房认股房地产认股”政策,就是为了阻止投资诉求的持续下跌。 四季度投资诉求增长较为有效的回升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至关重要。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根据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均预测年3季度社会费用零售将比上年同期增长,除此之外,其余9家机构均认为费用报销比例将略有下降。 其中,第三季度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预测值平均值为11.9%,预测最大值为12.4%,预测最低值为11.5%。 该预测平均值表明,成本诉求增长回升上升难度较大,目前成本诉求增速曲线维持在调整箱下轨道区间的波动。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近年来,从我国支出诉求的几个变化趋势来看,年5月和11月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名义较去年同期达到18.7%高点后逐渐下跌,年、年、年上半年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4.3%、13.1%、12.1%, 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反腐力度等,支出诉求可能继续在底部地区内波动,目前仍难以实现支出诉求恢复性的上升,压力较大。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明显复苏、欧洲经济不振、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等现状。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但持续看好进口贸易增长势头,预计2009年3季度新贸易顺差将比上季度明显回升。

从本季度的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1)出口预测平均比去年同期增长10.1%,与前期的出口增速相比持续改善。 其中,预测最大值为12%,预测最小值为6.5%; )2)进口比去年同期增加的预测平均值为-0.1%,其中预测最大值为5%,预测最小值为-3.6%。 另外,参加此次调查的机构表示,对年第三季度进口和出口增速变化的评价差异仍很大,预期数据落差也很显着。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与年三季度贸易盈余规模相比,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机构认为,年三季度贸易盈余预测平均为1300亿美元,比上季度贸易盈余大幅增加。

对2009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表明:第一,支出诉求下降,仍处于年高18.7%下跌以来的脱轨区间波动,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 二是进口增速继续回升,进口增速明显回落,三季度贸易顺差有望继续回升第三,投资诉求继续下跌,预测中的同比增长平均为16.15%水平,对经济增长回升乏力影响显著。 从上面分解显示,参加调整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调查机构表示,全年4个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7.28%,标志着未来1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将回升。 但是,由于恢复力太弱,市场期待着今年四季度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放松力度,以实现“稳定增长”的既定目标。

压力逐渐在实行渐近政策缓解空之间扩大

结合目前许多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参与调查的机构一致认为,全年通胀水平大大低于全年目标的3.5%,预测平均值为2.4%。 同样,目前的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水平。 从本季度的经济形势调查来看,经常反映在年第三季度的居民费用指数( c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ppi )、利率水平等国内价格水平的预测中。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预测年三季度cpi将比去年同期增长的情况下,除了一个机构认为会上升外,剩下的10个机构还将继续下降。 其中,第三季度的cpi比去年同期增长预测值平均值为2.0%,预测最大值为2.1%,预测最低值为1.9%。 这一预测平均数显示,第三季度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3%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分析年以来cpi的几个变化趋势,年、年、年上半年的cpi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约2.6%、2.6%、2.3%,再结合年7月和8月的cpi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2.0%来看, 但是,由于分析了目前经济增长恢复力下降等因素,未来cpi仍将维持低位振荡。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全年三季度PI同比增长的预测显示,除了5家机构认为将持续下降外,其余6家机构还将上升。 其中,第三季度ppi同比增长预测值平均值为-1.2%,预测最大值为-1.9%,预测最低值为-0.9%。 据此,第三季度ppi降幅较前期持续收敛。

分析ppi的变化趋势,全年和年上半年的ppi比去年同期为-1.9%和-1.8%,再加上年7月和8月的ppi比去年同期为-0.9%和-1.2%,表明ppi的降幅有所好转。

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09年3季度中国价格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受投资诉求明显萎缩、货币宽松度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目前cpi仍在低位徘徊,ppi也将继续跟随cpi走势,目前中国的通胀趋势, 另外,据参与调查的机构年第四季度cpi预测,预测中第四季度cpi水平为1.98%,较预测中第三季度cpi持续下降。 从整体来看,全年国内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整体紧张结构正在逐渐形成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看,国内流动性结构紧张格局目前正在向整体紧张格局逐渐变化,这可能与当前国家制定影子银行、地方债务平台等政策措施有一定相关性。 而且,市场开始质疑央行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效应,期待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表明央行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正在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调整货币政策,释放国内流动性的巨大压力,刺激当前经济增长复苏的影响十分明显。 关注国内流动性和相关经济指标也是上证报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调查的要点副本之一。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根据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所有回答机构均将去年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一致性评价为“减少”。 其中,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预测平均为2.4万亿,预测最大值为3.30万亿,预测最低值为1.9万亿。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在全年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除了认为一个机构会上升外,剩下的10个机构还会下降。 其中,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测平均为1.8万亿,预测最大值为2.0万亿,预测最低值为1.5万亿。

根据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所有参加调查的回答机构均将去年9月末的m2去年同期增长预测的一致性评价为“下降”。 其中,9月末的m2为比去年同期增长13.0%的预测平均值,预测最大值为13.6%,预测最低值为12.7%。

综合分析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和m2等流动性指标,年1-12月社会融资规模15.7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8.20万亿元。 年1-12月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融资8.89万亿元; 年1-6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融资5.74万亿元。 另外,年12月末、年3月末、6月末的m2比去年同期增长13.6%、12.1%、14.7%%。 再加上去年7月和8月的金融数据,7月和8月社会融资规模分别约为0.27万亿元和0.9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率分别为3852亿元和7025亿元,m2比去年同期分别为13.5%和12.8%,目前国内流动性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分析了影响国内流动性的贸易盈余和外汇占款等指标,参加调查的机构预计,年三季度贸易盈余预测平均为1300亿美元,新增外汇占款规模预测平均约为760亿元,参照8月的数据,三季度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比上季度大幅增加 表明外部因素有可能产生缓解国内流动性紧张的短期效应,也有助于缓解目前国内流动性整体的紧张。

工业生产形势比前期严峻而复杂

从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工业生产增加值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两大指标出现了分歧。 其中,工业生产增加值经过近6个月的平台整理突然大幅下跌,表明目前工业生产形势严峻。 相比之下,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实现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趋势平稳。 由此可见,投资增长率明显下降,影响目前工业生产的增长前景,未来制造业增长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参加调查的回答机构可以从工业生产增加值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增长等指标的预测变化中认识到这一特征。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根据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在对年第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的预测中,除了认为一个机构将上升外,其余10个机构将下降。 其中,相对于第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预测值平均值为7.9%,预测最大值为8.9%,预测最低值为7.0%。 这个预测平均值比上季度数据持续下降,表明目前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仍处于不稳定的下降通道。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数据显示,年1-11月和年1-5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分别为10.0%和8.8%,与年1-8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合计实际增长8.5%。 特别是8月份工业生产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9%,比7月份下跌2.1,表明目前工业生产增长突破整理平台回落,对稳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参与调查的所有受访机构预计,年三季度以上规模的工业公司将实现盈利,其中五家机构将上升,其他六家机构将下降。 其中,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的利润预测平均为10.2%,预测最大值为12.0%,预测最低值为8.0%。

年1-11月,年1-5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实现利润为去年同期的13.2%和9.8%,加上年1-8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实现的利润为去年同期的10.0%,目前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实现的利润略有回升。 这一趋势表明,在公司利润确认接近阶段性底部区域后,未来工业生产增加值有可能逐渐稳定。

切换经济增长的监控目标:未来经济注意的最大看点

本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综合了调查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其政策趋势的看法和期望,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投资诉求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率下行,难以摆脱风险,现行“定向调控政策”的短期效应较弱。 市场分析人士由此预计,四季度国家有可能加大宏观经济政策放松力度,支持短期经济稳定和向上增长。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参加调查的60%的机构认为,预测年第四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7.28%,比第三季度的预测数7.27%略有上升。 这个评价的基本理由是,今年以来的“定向限制政策”的短期效果不太稳定,为了实现年经济增长目标,国家有可能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缓和力度。

事实上,年以来,季度gdp增长曲线基本上以去年四季度gdp增长下滑的平台为中心梳理上下波动,经济刺激的短期效应阻止了经济持续下滑,但缺乏促使经济稳步复苏的足够动力。 引起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仍然是投资诉求的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年1-12月、年1-12月和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6%、19.6%和17.3%。 另外,1-7月和1-8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7%和16.5%,比上个月分别下跌0.3和0.5个百分点。 其中,引起投资诉求明显下降的首要原因除了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小幅放缓外,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在逐渐放缓,短期投资诉求的收缩压力是否在增加。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另外,虽然基础设施投资替代房地产投资的短期效果不明显,但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这一影响目前波及到制造业投资的收缩,短期投资诉求难以恢复和恢复。 鉴于支出诉求增长相对平稳,未来净出口诉求优于预期,投资诉求大幅放缓是目前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复苏动力不足的首要原因。

因此,为了实现年经济增长目标的7.5%,通过刺激投资增速的明显回升来提高经济增速是很重要的。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实质性放宽房地产调控政策,在短时间内实现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的明显回升,这说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更加灵活的调整压力。 从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50%的回答机构预计,今后一季度央行可能会采取利率降低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原来的“降低方向”。 另外,从能否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来看,以往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并不大,表明目前只有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放松力度,才能挤出最后一个季度的宝贵时间来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重复博弈最终可能会以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适时调整的结果而告终。 这表明目前的中国经济仍未摆脱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值得市场关注。

第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经济增长目标是否会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视野中消失,值得关注。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所有回答机构在评估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预测中,40%的回答机构认为影响较大,30%的回答机构认为通常会有影响,30%的回答机构认为影响较大

事实上,年以来,实现年经济增长率7.5%的目标已成为困扰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因为,围绕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市场成为了预测宏观经济及其政策变化的基本依据。 例如,8月底m2余额达到119.75万亿元,中国多次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总量稳定,且需要进行结构调控,或“定向调控”,其实际政策是“定向降准”。 实施坚挺的货币政策本身并无较大异议,但随着季度gdp增长曲线低于7.5%水平,以及m2不断放缓同比增长速度,市场应尽快向国家放宽宏观经济政策,首要是货币政策。 根据这个逻辑推论,作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的“方向性控制”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实现全年经济增长可能有些压力,这是市场宏观经济政策预计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因此,要摆脱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被动性和不稳定性,必须缓和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波动区间,这将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化。 市场预计未来有可能形成新的共识,放弃关注年度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转为关注年度经济增长的区间目标。 年度经济增长监测目标切换后,可能会改变当前宏观经济研究的线性思路和做法,减轻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外部压力。 这样,将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也将拥有更有弹性、更可操作的大空之间。

标题:“经济短期增长放缓 政策放松预期增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062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