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创业板中考平庸估值高 私募:业绩不给力拿着没底”

“创业板中考平庸估值高 私募:业绩不给力拿着没底”

2021-07-08 23:44: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6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宋戈

年渐渐远去,这一年,市场幸运地看到了蓝筹的崛起,同样也观察到了创业板的沉默。 今年中考时,创业板提出了9成公司实现盈利的成绩单,但仔细一看,中报的业绩平均增长率比一季度明显减速。 另一方面,pe (市盈率) 60倍的高估值经常绊倒创业板指数,在每年几次调整的背后,估值有时会达到60倍以上。

在得到较高评价的同时,净利润增长率下降,年末年初考试到来,创业板会提交什么样的成绩单呢?

60倍pe+1600点两个人杀

火红的创业板在年中呈现出疲劳状态。 数据显示,全年,创业板指涨82.73%,上海综合指数跌6.75%。 年,行情分化,上海综合指数上涨52.87%,创业板仅上涨12.83%。

年下半年,创业板和主板突然行情逆转,得益于沪港通、国企改革、宽松货币政策,蓝筹股开始迅速上涨,拉动了沪指半年上涨57.92%的井喷行情。 同期创业板也展现出探底回升的态势,创历史新高,而下半年指数仅4.77%的涨幅。

《每日经济信息》中至今为止的“60倍pe”居首位? 据《史上“二八”行情映射创业板危机》一文报道,在a股发生的多次“二八”行情中,多数创业板当时的整体估值达到了60倍以上的pe。

事实上,60倍的pe对a股来说也是灾难,例如2001年7月上海综合指数的2245点,市场平均pe超过60倍,之后泡沫破裂,指数一下子下跌到998点; 2007年10月,上海综合指数6124点,市场整体pe也超过60倍,随后泡沫破裂,指数下跌至1664点。

抛开“二八”行情,只看创业板的话,是指年的动向,其每次大调整的背后都是估值60倍的pe区间。 年1月底,创业板市盈率上涨60倍,2月17日达到65倍,随后指数调整近20%。 7月初,59.9倍的市盈率再次向下调整创业板的手指。 同年8月,创业板再次上涨,整体市盈率超过60倍,12月已有70倍以上的pe行情,但指数和估值创历史新高后,创业板开始调整,目前已降至年8月水平。

“创业板中考平庸估值高 私募:业绩不给力拿着没底”

证券公司研究员表示,许多投资者认为成长型公司在估值上有局限性。 因为,小公司基数小,成长快,有前途。 但是,估值确实对创业板有约束力,至少有资金的话,“贵了就卖,便宜了就买”。

除了评价值以外,1500点~1600点是创业板指难以跨越的区间。 年2月、10月、12月初,创业板指都在该区间附近展翅,即使12月中旬大幅超过1600点,但之后深度迅速调整。

中考时业绩警报响起

高估值、高估值一直是近年来创业板的“狼来了”,正如杭州私募者指出的,创业板所谓估值就是看增长,如果估值高、业绩乏力,有什么投资信心都没有底。

上述券商研究员也表示,创业板估值过高,但当年中报增速较一季度报跌明显,市场可能担心增速下跌能否继续维持高估值。 相反,蓝芯片经过几年的调整,在评价方面更引起了人的关注。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全年时报中小板和主板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速上升,但创业板却适得其反。 大数据显示,2588家a股上市公司中,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共计1478家,占57.11%。 其中,主板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49%,比一季度9.31%的去年同期增长1.18个百分点。 中小板净利润增长率达到4.6%,比一季度的1.3%上涨3.3个百分点。 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3.75%,比一季度的27.14%下降3.39个百分点。

“创业板中考平庸估值高 私募:业绩不给力拿着没底”

中考响起了警报,年中的业绩怎么样? 截至12月31日,77家创业板企业发布业绩预告,11家净利润持续下降,占14.28%。 两家企业持续亏损,另外两家公司宣布,预计首亏的12家企业将扭亏为盈。

上述证券公司研究员表示,在当前市场对创业板冷淡的情况下,提交优秀成绩单可能会重振市场信心。 但是,在业绩不好、评价高、市场对成长性抱有怀疑的情况下,创业板并不多见。

标题:“创业板中考平庸估值高 私募:业绩不给力拿着没底”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981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