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京沪两地引争议:拥堵费能否治愈交通?”

“京沪两地引争议:拥堵费能否治愈交通?”

2021-07-01 00:36: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2054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北京、上海正在考虑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起骚动,不仅引起了两个“大拥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 堵车费能治好城市的“堵车疑难病症”吗? 《本观点》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即使“招募限制”频繁发生,交通堵塞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不同地区的“限行”到全区间的“限号”,从摇号式的“限牌”到高收入的“限行”,再到外车限行城市……面对城市的“拥堵框架”,全国各地频繁发生“限行招募”。

尽管如此,许多城市还是没能摆脱交通堵塞的困境,有些城市从偶然堵车的地方迅速发展成了日常堵车,从个别道路的堵车发展成了全城的堵车。 在私家车持有量排名前四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上下班高峰时期各条道路绵延的“自始至终”车流已经成为这四大堵车常态。

数据显示,北京市今年上半年交通拥堵指数为5.0,比去年同期增长6.4%,工作日网络平均拥堵时间为100分钟,比去年增长30分钟。 今年以来,成都市早晚高峰83%的道路和86%的十字路口堵车严重。

不仅如此,这次堵车还从中心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 最近,我在四川、重庆、黑龙江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多个市、县采访时发现,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城市几条主干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拥堵,20分钟以上有时会过十字路口。

更为严峻的是,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年底,全国机动车拥有量达到2.4亿辆,比去年同期增加150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全年增加2647万人,首次突破2亿人。 北京仅两年就实现了汽车保有量从400万辆到500多万辆的“跨越”。

堵车费能治好交通的“梗塞”吗?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加之市民对私家车依赖度高,与有限的道路资源矛盾日益尖锐,是交通拥堵的最直接原因。

“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高,反映了招聘价格低的现实。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建设设计所所长张根说:“征收拥堵费确实可以提高汽车的采用价格,但目前来看,这并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张根说,另一方面,堵车费对庞大的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影响。 因为公共汽车的招聘价格由公共财政支付。 另一方面,对于“不差钱”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拥堵费也不过是“九牛一毛”,限制作用极其有限。

另外,由于公交系统还不完善,私家车没有替代性,即使提高招聘价格,也不容易降低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 ”张根说。

事实上,多次说明用取钱的方法治理交通堵塞不是好方法。 虽然北京、成都市区停车费翻番,上海私家车牌照拍卖费已上涨至近10万,但这些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交通也越来越拥堵。

“现在还没有到必须收取堵车费的程度。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黄承锋表示,我国许多大城市在基础网络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大提高。 不是“头疼、脚痛、脚痛”的做法,而是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表示,不认真研究交通拥堵的原因,而是通过收钱来缓解拥堵,这不仅是典型的“懒惰的政治思维”,还会加剧社会不公。 “将城市的公共道路资源变为高收入者和巴士的VIP区域’的可能性很高。 ”

打算购车的北京市民陶明表示,私家车业主在购车过程中支付了购置税、车船税、油耗、停车费等高额费用,其中包括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的费用。 “现在,征收堵车费不仅不容易比较有效地治理堵车,也有侵占的嫌疑。 ”

为了治愈“交通堵塞疑难病症”,需要更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黄承锋表示,有关部门要摒弃“懒惰的政治思维”,首先认真调查城市道路常见的“拥堵点”,用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步行设施、拓宽道路等实际途径对其进行改造和疏通。 为了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可以对私家车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限制,但是必须建设大型换乘点,以便私家车主在限制时间段在这里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京沪两地引争议:拥堵费能否治愈交通?”

另外,还必须致力于构筑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 张根表示,缓解拥堵的关键在于改善出行结构,海外的成功经验多次说明,完全的公共交通是拥堵治理的有力支点。 “目前,全国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距离便利、快捷、舒适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让私人车主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并不容易。 ”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速度不到轿车的一半,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换乘还非常不方便,完成一次公交出行平均需要66分钟,其中约20分钟花在了换乘的路上。

黄承锋表示,要使公共交通方便快捷,必须尽量缩短乘坐公共汽车时乘客的步行、候车和换乘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高公交网的密度,缩小发车间隔,加强公交换乘枢纽的建设。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购买或租赁公共交通工具,用作职工上下班班车,可以比较有效地减少职工私家车的聘用频率。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巴士。 另外,也可以迅速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并纳入公共交通系统,以应对高速交通覆盖不足和短途交通不便等问题。 ”胡光伟说。

标题:“京沪两地引争议:拥堵费能否治愈交通?”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764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