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2021-06-25 03:20: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3016字,读完约8分钟

原标题:人民日报聚焦“为什么要过晚年”:养老金涨幅赶不上物价

“先富后老”的中国,为什么会实现“养老”? 晚年与金钱分不开。 政府养老金只起到循环的作用。 “养儿防老”已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理财投资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风险。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让老年人手头宽裕,生活更稳定。

黑龙江林区退休职工孙淑芳:养老金够吗?

退休后的养老金并不是没有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太能应对实际问题,也比不上物价的上升幅度

回家,已经是晚上9点了。 59岁的孙淑芳感觉身体有点跟不上了。

孙淑芳原是黑龙江林区木材厂的员工。 20世纪90年代末,林区调整产业结构,许多木材厂关闭,孙淑芳也办理了出港手续。 那一年,她还不到50岁。 之后,她开了零售店,也卖了童装。 现在她在纸箱工厂帮忙,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了。 这几天,工厂里有很多工作,为了赚很多钱,每天都很晚回去。

55岁的时候,孙淑芳领取了第一个月的养老金,面对不足1000元的金额,兴奋得不得了。 令人兴奋的是,多年的劳动有了回报,从此以后每月都有一定的收入。 很遗憾,这几张薄钞票够了吗?

孙淑芳的丈夫比她大两岁,是卡车司机,长时间在外面开车,得了严重的腰椎症。 这几年,出车的数量变少,有时走路非常困难。 儿子高中毕业后,上了当地的短期大学,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在家闲了一年多。 入冬以来,他每天在家玩电脑游戏,几乎不下楼梯,也很少和人说话。 80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每天早上孙淑芳都会赶到母亲家给她做一天的饭。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花很多,赚的少。 为了养家糊口,孙淑芳到处打工。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找到赚钱的道路。 我在纸箱工厂工作,发工资。 孙淑芳每天都想多工作,多赚钱。

孙淑芳表示,退休后,养老金并不是没有上涨,去年每月能领取1500多元。 但是,这个涨幅不能简单地处理实际问题,也比不上物价的涨幅。

例如,以前一斤苹果几美分,现在最便宜的要两三块钱,食用油、猪肉等更是涨价了。 去超市的话,没有一两百元就买不到好几种东西。 为了省钱,她每天早起,在早市买便宜的东西。

日常开支多了,但还可以凑合着用。 最担心的是生病。 去年丈夫腰疼得厉害,在市中心的医院接受了检查,拍核磁共振花了900多分钟。 丈夫痛心地断言不干了。 为了对症下药,医生还是建议做一个。 这次看病,前后花了3000多块钱。 医疗保险可以部分报销,但杯水车薪。

长期以来,孙淑芳一家一直住在平房里。 年,该市改造了棚户区,为她家划分了70多平方米的大楼。 虽说是政策性住宅,比市场价格便宜,但需要8万多日元。 孙淑芳向东借,集资3万元,向银行借5万元,设法处理了资金难题。 但是有了住房,每月背上近千元的房贷。 生活的压力更大了。

年纪大了,为什么要过晚年呢? 孙淑芳一直很迷茫。 养老金肯定不够,将来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年前,社区调查了家庭生活状况,说市里对有困难的房子每月每人可以发放数百元的生活补助金。 孙淑兰已经提交了申请资料。 但是,最期待的是养老金更快地上涨。 她说。 “我年轻的时候根据国家政策,在林区工作。 现在国家发展很快,经济在上升。 我希望你能多照顾像她这样的退休者。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浙江农妇邓姑:养育孩子防止老现实吗?

●孩子有自己的房子,打工赚钱也不容易。 与其靠他们过晚年,不如靠自己的心好好活着,这样既能成为日常开支,还能帮助孩子

邓小平今年58岁,住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村子里。 她在村子里被认为是农活能手。 伸出双手,骨关节粗,皮粗肉硬。 青花大碗饭,她能吃两杯。 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吃饱就没有工作的力量! ”

几年前,生病在床上的父母依靠她的照顾,通过种庄稼来养育孩子。 丈夫做饭很好吃,在村子里上菜的时候,让他带勺子来,有时能赚钱。

后来,父母去世了,孩子也长大了,去国外打工了。 邓小平闲下来了,到了50岁左右的年龄,辛苦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积蓄。 “幸好还有力气,当然要工作。 ’邓小平习惯于吃苦,说得理所当然。

邓婆婆离家去找工作。 她先去隔壁村的人办的家庭在聚式小工厂工作,工资也不是固定下来每月给的。 干得好,但发生了意外事故。 邓婆婆的小指被机器切了。 她没接断指,只是去医院缠绷带缝合,之后少了一根大拇指。 但是,邓婆婆说:“也没有得到赔偿,没有了大拇指真是太好了。 也不太妨碍工作。” 事故发生后,小工厂不再去了,她还没有空。 “必须为自己存下晚年的钱。 ”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儿子和女儿很孝顺,为什么要那么辛苦? 被问了。 邓婆婆仔细想想,自己一辈子的门不出二门,可以为父母送终。 但是,自己的孩子在外国,靠他们度过晚年是不可能的。

“现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孩子。 他们即使打工也赚不到多少钱。 即使盖女儿的房子也有一点债。 自己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 用孩子度过晚年是不现实的。 ”邓婆婆说:“我觉得自己多挣点,自己日常开支够用,可以弥补孩子。 ”。

之后,邓婆婆进入县里找到了食品加工厂的工作。 她没怎么看过书,还是只能做力气活。 剥花生,接酒瓶,搬运行李……几乎能做的工作她都做了。 邓婆婆的收入也很好。 一个月4000元左右。 在工厂投保,我想邓婆婆也有一些保障。

但是,邓小平有点盯上了在工厂工作的同乡。 他们大多40出头,来工厂工作后,把农村的养老保险转到了公司。 “工厂每月可以向她支付一点养老金。 但是,我过了退休年龄,以前没有交过养老金。 现在不能再做了。 ’邓婆婆有点遗憾。

凭自己的力量,邓婆婆觉得比以前宽裕了。 休息到什么时候? 邓婆婆说:“现在很好。 让我们继续下去,直到不能工作。 ”。 关于今后怎么办,她说,想不到这么多,是“合理自然”吧。

北京市民王瑞祥:理财养老靠谱吗?

●有闲钱,拿在手里眼前贬值,着急; 买股票基金,眼看着变成赤字,更加着急。 老年人理财还不容易

“基金买了5年,赔了10%。 这个理财养老到底靠不靠谱?”说到理财,从北京一家出版社退休的王瑞祥老伯很有话要说。

67岁的小王和老伴身体都很好,喜欢摄影和旅行,平时的消费也不少。 几年前,基金,股票火热。 屈服于市场的诱惑,小王把平时存的5万元养老金的投资全部买给基金,期待着能赚更多的旅行钱。 从那以后,我没想到股市下跌,基金行情也同样疲软了。 王先生突然被关进“监狱”。 这两年,基金的行情波动剧烈,但下跌多涨少跌,似乎跌入了无底坑。 多年前策划的欧洲之旅泡汤了。

““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有闲钱的话,拿在手里看贬值,很着急; 买了股票基金,眼看着变成赤字,更着急了。 ’小王很着急。

我对购买的基金很失望,但一有空,王先生就想去银行转转。 时间一长,王先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最大的问题是盲从。 很多老年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会看别人买什么,很少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一位老年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瞒着自己的孩子“独断独行”,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其实,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接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提出比较中度的建议,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王先生说。

王老伯建议,老年人将养老金存入银行,或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等购买国债和固定收益是妥当的。 这样的方式比较保守,利息不高,但收益稳定,风险小,非常适合老年人理财。

原文链接: finance.ifeng/a/0117/11490651 _0. shtml

标题:““养儿防老”难 养老金“跑”不赢物价”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600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