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2021-06-24 16:56: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01字,读完约4分钟

公积金的“增值收益”能和缴纳者“绝缘”吗?

最近,一位神帖在网上疯传。 根据这位作者的计算,1.2万元的公积金一年只能得到22.75元,相当于“一斤红肉的成本”。 所以,这位神帖的作者认为,再拿出这笔钱,买下年收入4%的货币基金,也能炸掉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大老爷们。 这帖引起了公积金报废的大讨论。 抛开读者的愤怒,仔细看看现行的公积金制度,缴纳者只能享受已经“折价”的利息收入,对“增值收益”完全“绝缘”,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公积金缴存者成为任意人屠宰的羔羊。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住房公积金的收益包括个人账户的存款利息收入和“增值收益”两部分。

首先谈利息收入。 根据住建部《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建金〔〕88号〕,公积金个人账户存款年利率当年缴纳为0.4%,上年结转为2.85%。 但在具体执行时,实际利率远远低于“规定”利率。 据推算,过去10年全国公积金个人账户加权平均存款利率仅为1.89%,低于同期平均CPI的1.07个百分点。 难怪人们把恶毒的公积金躺在那里“缩水”。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截至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存款额达到2.1万亿元。 根据初步估算,仅“十二五”期间,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公积金收益将在1400亿美元以上。 这些本来是公积金缴存者的个人利益,但被相关职能部门“制度化”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增值收益”之外。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增值收益”是指使用公积金余额购买国债的收益)目前规定只能用于购买国债)、公积金存款的利息收入(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存放在银行专家手中约1 . 原来,公积金个人账户的存款利率这么低,是因为公积金管理中心从中“抽水”,将部分“存款贷”收入囊中,并不是银行一个人享有的。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在采用“增值收益”方面,《条例》第29条规定:“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和城市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充资金。” 原本来源于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与公积金缴存者完全“绝缘”,从法理上讲几乎与《物权法》的“利息归属”相悖。 采用公积金增值部分建造廉租房如何无偿?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条例》第三十条的解释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年度预算支出总额,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由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上缴本级财政。” 可以看出,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属于“收支两条线”大致管理的“自付收入”事业单位。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里所说的“自收自支”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营的“自收自支”,以牺牲公积金缴纳存款人的收益为代价的“收入”也是“增值收益”、“支出”也是“增值收入”

“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这种公积金管理体制必须改变。 为了彻底打破公积金优势凝聚的藩篱,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积金改革的奖金,要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借鉴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将公积金管理中心改革为财政全额出资事业单位,“不走群众第一线”

另外,抓紧修改《条例》第29条,规定公积金“增值收益”为“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用于向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个人发送分红”,规范“增值收益”的分配和录用行为。 然后,提高公积金个人账户存款利率,根据其疲软的存款期,规定适用同期的活期存款利率。 让公积金缴存者拿大头,让公积金管理中心和银行拿小头。

公积金缴存者大多在退休前可以提取和采用,从住房储蓄和养老储蓄的替代角度来看,公积金事实上被赋予了补充养老储蓄的功能,因此也需要考虑对公积金个人账户实施财政保证补贴政策。 补贴幅度可以考虑相对保值和绝对保值两种方法,前者即顾客物价指数( cpi )的涨幅与银行基准利率之差,即cpi的涨幅。

标题:“读者推算万元公积金年利息22元 相当一斤肉钱”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590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