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2021-06-21 16:1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也没有重复就撤销了107份涉嫌伪造的复印件。 论文的作者都来自中国。 相关机构还有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要点高校。 这次撤回稿件给学术界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撤回稿件前,中国科协立即与施普林·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接触。 发现撤回原稿的理由是多方面的。 其中不少作者将论文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机构”,然后推荐给学术杂志。 这些“第三方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没有对论文进行同行评审,而是暗中假冒陈仓。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论文的作者、出版集团和期刊有责任。 但公平地说,我们不能拒绝在其他问题上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相关人员必须对此进行认真反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论文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掉。 认真考虑背后的原因,有学术品格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背景。

学术造假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相比之下,国外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非常大,真的起到了威慑作用。 一旦科研人员的造假行为被曝光,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其学术生涯几乎结束,无论其声誉有多高、潜力有多高。 被誉为能够期待对诺奖产生冲击的“日本居里夫人”小保方晴子,因论文捏造而被开除职场,身败名裂。 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在学术造假东窗事件后,被检察院起诉,最终入狱。 相反,在国内,相关部门多次宣布“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但一般来说雷声比雨点大。 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有更加大事化小的嫌疑。 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对学术不端行为多为“民不告官不追究”,未能起到威胁侥幸的效果。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疏于惩罚也体现在解决虚假共犯“第三方机构”的无力感上。 充满利欲的国内外机构打着“语言润色”“咨询服务”的招牌,为急于发表学术论文的人们代笔、代投、伪造同行评审,提供“一站式服务”。 几年前,一位学者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代笔论文交易市场巨大,“产值”达10亿元。 关于帮助进行这些伪装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并不是不知道,但被逮捕的可能极少数。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由于论文英雄的评价体系,论文捏造也大大加剧。 长期以来,论文一直是科研最重要的“铁杆”“金标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课题申请、院士评选等,都是“要数论文”。 即使是以治病救人为第一重要课题的临床医生,也参与了发表论文的“捆绑”,在职务评价中认为“与其做1000台手术,不如发表sci论文”。 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仅靠看病身心俱疲,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 这次撤回稿件主要集中在医疗行业,客观地说,失真的评价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真实诚信是其基本标准。 论文捏造的危害不仅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造成低级研究重复、垃圾论文堆砌,更严重的后果是消除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律,侵蚀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 可以说,维护真相就是保护科学的生命,容忍虚假就是损害科学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中国科协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科研评价机制不断改革,从源头上治理了乱发论文以评职称、获奖励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队伍日益庞大,对科研的诉求空前。 科技界正视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真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冲刷浮躁的空气,建设科技强国。 (赵永新) )。

标题:“人民日报评“107篇中国论文被撤”:对造假帮凶惩处不力”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508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