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人社部回应跨省异地就医四问:谁受益?咋办理?”

“人社部回应跨省异地就医四问:谁受益?咋办理?”

2021-06-19 23:1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08字,读完约4分钟

跨省看病直接结算进展如何? 受惠于那些人吗? 具体要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意味着医疗保险的全国漫游吗? 26日,人社部回应并解读了跨省门诊直接结算的四大热点问题。

整体进展如何?

“全国联网和跨省远程就诊结算工作进展顺利,国家远程就诊结算系统连接到各地。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说:“形象地说,高速公路已经建成,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都可以跨省远程就诊,住院费用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结算,需要先自己出资返回参保地进行报销

据介绍,到9月25日,统筹所有地区,全面引入涵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各种医疗保险制度,为离退休、远程长期居留、远程工作、远程转诊4种跨省就诊者提供服务,并

唐雯松表示,跨省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共计4.1万人次,基金支付5.6亿元,平均每人减少1.36万元患者的垫付。 9个月来,全国跨省远程挂号结算系统运行稳定。

会给那些人带来好处吗?

跨省就医的直接结算会惠及那些人吗? 对此,唐雯松表示,从人群范围来看,目前全国网络结算业务从第一批加入城镇职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开始。 目前正在根据员工管理的范围和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努力扩大受益者群体的范围,实现投保人的全面覆盖。

“坦率地说,无论是异地长期停留、生活或工作,还是因客观需要而异地复诊住院,都可以获得医疗保险的直接结算。 ”唐雯松说。

据介绍,从目前正在进行的结算人员结构解体中,被安置在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占全体的39%,长时间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占10.3%,派驻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例如小驻办事处等,或在国外的急诊就诊者占1.6%,远程就诊者占1.6% 目前,异地结算的群体多样化。

具体要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如何享受跨省远程看病直接结算的便利? 人社部首先给出了备案、积分选定、持牌就医的“三步走”步骤。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表示,第一步是先备案,要求投保人在跨省就医前在参保地经办机构备案,经办机构搜集必要的新闻。 第二步选择点是,群众需要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定点医疗机构每天都在增加; 第三步一定要拿卡去看医生。 提醒患者一定要使用社会保险卡,拿着卡住院和结算。

为什么不直接拿卡去看医生,而是备案呢? 黄波先生解释说,目前之所以将备案作为跨省门诊直接结算的先决条件,主要是为了提高群众跨省就诊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黄波表示,从各地调查和情况反映来看,备案人员到异地就医办理住院登记和出院结算工作一般比较顺利。 70%左右的失败案例是备案有问题,或者没有备案,或者在这项事业开展之前的备案中,没有按照新的要求更新备案新闻。

是否意味着医疗保险的全国漫游?

跨省看病直接结算意味着全国漫游吗? 人社部医保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大力推进跨省门诊直接结算,是为了应对投保人在合理门诊看病时遇到的资金流动问题,这是全民医保的应有状态。” 但是,跨省门诊直接结算并不意味着医疗保险实现了全国漫游。

“如果医疗保险周游全国,必然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无序医生。 无序的医生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颜清辉认为,另一方面,无序会增加医生的整体负担,不仅是医疗费的负担,异地就医还包括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护理费等,这些价格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颜清辉表示,无序看病会进一步加剧看病难、看病价格问题。 想想看,如果全国人民无论大病小病都去大城市或大医院看看,大医院必然爆满,影响真正需要去大医院的疑难杂症患者,他们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要从根本上处理异地就医问题,还是要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方便、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颜清辉说。

 

标题:“人社部回应跨省异地就医四问:谁受益?咋办理?”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61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