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2021-07-12 14:44: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央银行昨天公布了8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用数据。 据统计,8月底金融机构外汇占用余额294580.3亿元,比7月底294891.76亿元减少311.46亿元,为今年以来第二次负增长。

另外,央行没有公布7、8月货币当局口径的外汇占款,但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近日表示,7、8月外汇占款新增额分别为-2亿元和23亿元,外汇占款回升性增速恢复m2。

外汇获得额持续低增长或负增长引起市场多方预期,数据公布后,业内呼声分化为“意外”和“有理”两种,也引发了是否全面下跌的预测。

是事故还是常态?

8月金融机构新增的外汇占款略有下跌,这让市场感到有些意外。 “8月贸易顺差达到新高; 人民币对美元基准值对即期汇率一直处于贬值区间,这意味着央行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过快,这将在正常情况下应对外汇占用金的回升; 另外,8月份也有大量跨境资金进入,从这些方面来看,外汇占用金新一轮的下跌不太受到支持。 ”国信证券的宏观解体师钟正生这样说道。

“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但招商证券研究快速发展中心宏观研究负责人谢亚轩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述“8月贸易盈余达到新高”的实质是“汇率改革后,海关统计货物贸易盈余增加主要是国内银行外汇存款余额上升和外汇贷款余额下降”。 由于外汇存款与金融机构的外汇占用金互为替代关系,所以现在的人增加后,后者将相应减少。 因为这种汇率改革后贸易顺差的扩大不能成为外汇占用金增加的支持依据。

“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数据显示,8月份私营部门外汇存款继续增加154亿美元,外汇贷款也减少33亿美元。 “数据显示,私营部门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强,目前汇率快速上涨,并未对私营部门的预期造成明显冲击。 ’据上海一位交易员透露。

值得观察的是,谢亚轩认为,真正的首要原因是,近几个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有率下降,出现负增长,央行停止了外国汇市的日常干预。

“金融机构的外汇占用金由中央银行的外汇占用金和商业银行的外汇占用金两部分组成。 从库存来看,央行外汇占金融机构外汇的比重绝大部分,有时甚至超过90%。 从增量来看,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常态干预外国汇市,持续买入外汇,增加外汇资产,结果央行外汇资产和金融机构外汇占用金持续增加,央行口径外汇占用金拉动金融机构外汇占用金“机车” ”谢亚轩说。

“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谢亚轩进一步表示,今年汇改以来,央行停止常态干预,不再购买汇源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火车头”央行口径外汇占用金低速增长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外汇占用金增速下降,外汇占用金低位

需要全面下调吗?

外汇占款低速增长常态化,但许多市场人士认为,外汇占款持续低速增长为全面下调提供了条件。 再加上最近陆续公布的8月宏观数据不理想,再次出现了4次全面下调的呼声。

“近期公布的许多经济数据指标恶化,特别是工业增长率令市场大跌,汇丰就业指数收盘价降至48个门槛以下,或重新启动稳定增长的政策性刺激。 我们认为,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全面下调可能是首选。 因为,下调可以释放更强烈的政策信号。 此外,确认外汇占低增长,下调可以填补基础货币投入的缺口。 ”谢亚轩说。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8月份经济数据疲软,考虑到美国加息预期日益临近,新兴市场面临最严峻的冲击波,流动性不足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问题,中国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全面下跌的时间窗已经打开。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全面下跌还无望。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年内外汇占用金反弹风险、货币乘数高的企业退出央行空区间、导致外汇占用金下跌和广义货币增速失控等问题,全面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在贸易顺差累计和各国放松管制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央行担心外汇占款会再次卷土重来。 此时,如果打开量化宽松的阀门,重复与psl再融资,向棚改等长时间投资项目贷款,一旦外汇占款回流,就会面临货币投入失控的风险。 相反,方向宽松比全面宽松更有道理。 ’民生证券报告说。

标题:“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勾起降准预期”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081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