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仅提高产能难增利润 二三线啤酒业绩堪忧”

“仅提高产能难增利润 二三线啤酒业绩堪忧”

2021-07-04 18:00:04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620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黄丽出生于成都

随着啤酒类上市公司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二三线啤酒公司的一点困境也变得明显。

日前,重庆啤酒发布的年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为7343.5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五成以上。 之前发表年报的啤酒花业绩也同样惨淡,企业盈利、净利润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另外,西藏的迅速发展,兰州黄河等地的啤酒事业增长也很乏力。

事实上,由于啤酒市场逐渐饱和,对于二三线啤酒公司来说,单纯依赖生产能力的提高来增加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 尽管微信公众平台“煮酒网”报道了燕京啤酒全年业绩下滑,但如今越来越多二三线啤酒公司的业绩出现,更印证了领域集中在一线前列的趋势。 啤酒专家方刚也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啤酒行业过去越来越追求产量,但现在“调结构”是主旋律。

“仅提高产能难增利润 二三线啤酒业绩堪忧”

担心二三线啤酒的业绩

重庆啤酒年报显示,企业去年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减少6.44%,净利润7343.5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3.74%。 利润下降与企业资产减值有关,但重庆啤酒销售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年报显示,企业去年啤酒销售额为104.76万公升,总销售额比去年下降15.44万公升。

同为嘉士伯控股集团的啤酒花也没有逃过业绩下滑的命运。 年企业营业收入11亿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39%。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775.9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0.02%。

另外,西藏快速发展发布业绩快报,预测企业年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减少85%~75%。 尽管西藏发展迅速,但年企业股票出售等一些事项的非经常损益总额达到1.29亿元。 因此,企业年净利润基数较高,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但是,从此前发布的半年报和三季度报来看,企业啤酒的销量、收益明显萎缩。

另一家啤酒上市公司兰州黄河纯利有较大改善,其中二级市场投资收益贡献较大,但啤酒销售未见大起色。

虽然酒企对业绩下滑表现出诸多客观原因,但一位长期关注啤酒行业的券商拆船师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竞争环境、价格战日益加剧,啤酒销售利润下滑。

从追求产量到调整结构

事实上,在啤酒公司告别过去,增加产量和规模实现增长的时代,国内啤酒总产量十年多来首次出现下降。

今年1月,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啤酒网公布的数据,年1~12月,中国啤酒领域累计产量为4921.85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减少0.96%。 “目前,我国啤酒领域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0%,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诉求,国内啤酒产量饱和。 ’上述证券公司的拆迁师说。

生产能力“达到顶点”之后,到目前为止,增加生产能力获取利润的道路也越来越困难。 方刚认为,新常态下的“调结构”将成为关键词。 “产品结构逐渐从金字塔低端结构向中端结构转变,中端结构增长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 另外,新常态下吨位评估的比重将下降,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金额评估将登场。 ”。

事实上,调结构、重企业品牌塑造已成为啤酒制造商的突破口。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珠江啤酒、惠泉啤酒分别实现了50%、70%的净利润增长。

其中,珠江啤酒推行“聚焦市场、聚焦产品”战术,包括罐装产品在内,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转型,实现差异化快速发展。 惠泉啤酒也是增长的原因是营销战略和产品结构的变化。

重庆啤酒已经意识到了产品结构的重要性。 年,重庆啤酒持续实施产品结构优化战略,基于企业品牌战术的考虑,缩小了一部分低端、利润率低、销量大的企业品牌。 重庆啤酒称,年,企业计划以国际奢侈企业品牌(嘉士伯和乐堡)和当地强势企业品牌)山城和重庆)四大啤酒为企业品牌组合,实现突围。

但上述拆迁师表示,地方性啤酒公司要成长为全国性公司,难度较大,市场结构集中在最大的公司,突围并不容易。

经过从年到年的领域整合、并购,啤酒市场强者恒强的格局也越来越清晰。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4家最大啤酒厂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0.6%。 对于二三线啤酒制造商来说,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艰难。

标题:“仅提高产能难增利润 二三线啤酒业绩堪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865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