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2021-06-26 23:48: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中国客户协会官网消息,5日上午,中消协在北京召开共享单车公司公开洽谈会,就客户普遍关心的押金和预付金的保管、车辆投放和运维等问题向相关公司咨询,指导摩拜、托福、永安行、优拜、晕单车、拜观旅行、。

据悉,今年3月23日,中消协召开了关于提高共享自行车服务的维权业务座谈会。 今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客户资金监管、规范公司运营服务、加强停车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提出了确定的要求。

中消协表示,近期,一些共享单车公司因经营不善相继停业,相关问题持续发酵。 中消协和部分地方消协组织短期内受到大量客户投诉和情况的反映,客户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费用信心受到影响。 12月1日,中消协组织召开共享单车问题座谈会,邀请相关司法、法律问题专家就押金、预付费及权益损害救济等问题进行公开讨论。

“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在公司公开洽谈会上,根据一些公司代表的情况,目前共享自行车公司分为收押金骑行和免押金骑行两种方式。 无押金乘车通常需要考察顾客的第三方信用得分,超过一定分数可以免押金。 领取押金的自行车公司通常将押金集中存放在银行,并进行专门管理。 客户押金和预付资金的余额可以退还,但各公司的退款时效、具体金额与客户的支付方式、余额组成有关。

“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公司代表表示,通过加强日常巡检、客户反馈、车辆状态监测等手段,进一步做好车辆检修、保养和投放、流转等业务,使客户更容易被录用; 积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部门的联系,积极接受窗口指导和监管,确保客户押金和预付金额的安全。 据介绍,部分公司已与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网监等职能部门进行信息表达和对接,从事车辆投放、公共秩序维护、新闻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中消协认为,共享单车是网络租赁经营的创新形式,作为城市低速交通的新兴服务形式,具有公共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促进了顾客的绿色出行、便利出行。 中消协要求广大共享自行车公司:

一、严格执行《关于鼓励和规范网络租赁自行车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负责诚信守信、依法经营、维权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自行车共享领域健康快速发展的主体责任,确保公司运营状态安全稳定有序

三、加深安全意识,以尽量免除保证金的方式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积极采取技术保护措施,确保客户个人新闻安全。 公司向客户收取押金和预付资金时,应当使用安全透明的资金监督管理方法,确保客户押金和预付资金的安全

四是要优化服务意识,把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放在优先位置,方便客户投诉咨询,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及时解决客户顾虑。

中消协还敦促政府有关部门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积极履行《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监管职责,促进共享自行车领域公司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客户放心、安全、绿色

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悟空、瞪眼、酷骑、小蓝、鸣等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押金能否顺利退保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焦点。

日前,摩拜和ofo两大共享自行车领域巨头也因资金不足挪用了60亿元押金。 虽然摩拜恩和ofo事后否认了这些传言,称严格保障押金安全,随时可以退保,但两家企业并未在应对中直接回应是否存在挪用客户押金的行为。

澎湃消息称,此前业内人士表示,挪用押金已经是共享单车领域公开的秘密。 今年2月,胡宇沸小蓝自行车副总裁在采访中承认,小蓝自行车的大部分押金因顾客要求退款而被搁置,另一部分用于车辆的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消协协议的7家公司有蓝摩托,11月,蓝摩托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刚发出公开信,承认企业解散。 当时,李刚表示,蓝色自行车已经与观众合作,全面代理未来运营。

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作者王培文

标题:“中消协约谈摩拜、ofo等7家共享单车公司:尽量免收押金”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652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