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治沙专家刘铭庭无悔的红柳人生”

“治沙专家刘铭庭无悔的红柳人生”

2021-06-26 18:04: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969字,读完约2分钟

有时,人的记忆会越过千山万水,来到多年前炎热的夏天下午。

86岁的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坐在家里阳台的摇椅上,回忆着60年前他与红柳结缘的日子,依稀记得细节。

1959年,刘铭庭加入中科院组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寻找优良的固沙植物品种。 “走在沙漠里,突然看到沙丘上长着杨柳。 也被称为栥柳。 仔细一看,这些红柳和以前看到的不太一样,最重要的是叶子形状呈细长针状。 ’刘铭庭意识到这可能是新品种,在防风治沙中起很大的作用。

刘铭庭深入研究了这个品种,这个品种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柽柳”。 此后,刘铭庭和同事相继发现多种新品种,领导着中国栥柳植物研究,成为栥柳属植物研究行业公认的权威。 从此,刘铭庭和红柳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反复研究,刘铭庭试验田的红柳苗株从亩产5万株上升到50万株,高于当时的国际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沙漠南缘风口、饱受风沙侵害的和田地区采勒县再次面临“流沙围城战”。 在一次治沙现场会议上,刘铭庭立下了“军令状”。 利用研究成果5年治理流沙6万亩。 洪水冲刷了红柳和其他固沙植物,刘铭庭和同事只用了三年就完成了任务。 现在已经有数百万亩的红柳被护卫在沙漠的南缘。

“虽然治沙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治沙区的群众生活很艰苦啊。 以前,砂治疗不只是投入生产。 摆脱这个怪圈,沙治也想致富。 ”1985年,刘铭庭在中科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开始试种红柳大艺(又名肉苁蓉) (一年后,红柳大艺成功生长。

10年后,退休的刘铭庭收到了田县厅的“求救信”。 我希望他把栽培大艺的技术教给当地农民,让大家脱贫致富。

“科学技术不能关在抽屉里。 ”刘铭庭的愿望是带领大众致富,他从治沙站拉起自己培育的红柳大艺苗木,到田县奥依格拉克乡,平整了50亩试验田。 为了照顾刘铭庭,老伴也带着儿子在试验田定居。

20多年来,他手把手免费教了许多周边群众栽培大艺。 目前和田地区已经宣传种植红柳、大艺数十万亩。 大艺亩产最大可达200公斤以上,一亩大艺收入4000元至8000元。

意志消沉的少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但看着曾经荒芜的沙丘被绿色覆盖,沙区的群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刘铭庭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4日04版》记者:李亚楠

(封面的照片来自照片网)

标题:“治沙专家刘铭庭无悔的红柳人生”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645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