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2021-06-24 11:5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3441字,读完约9分钟

巨势

拉动经济股市将是一个意外的变量

经过记者王一鸣

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经济下降的背后出现了股市大幅上涨。 一家机构预测,全年中国gdp将增长到7%左右。 牛市有望反噬经济,推动费用和投资的提高。

年gdp增长了7%左右

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首要原因。 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6.1%,创2002年以来最低。 其中,房地产业告别了过去的高成长期,投资只下降了一个百分点,gdp增速超过0.3个百分点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制造业市场缩小,投资回升迅速。

而且,国际市场恢复力不足,产能过剩的制造业雪上加霜。 年前三季度,中国的海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 工业增长率曾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

12月15日,官方智库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年中国经济形势解体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受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影响,中国经济进入结构优化,物价涨幅适中,物价涨幅适中。 年中国的gdp预计增长到7%左右。

UBS证券预计所有上市公司利润全年增长7%,其中非金融公司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5% (与去年相同),金融公司净利润8% (预计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经济预期持续下降,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下滑? 答案是“否”。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是高还是低,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经济运行的质量。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统计局信息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指出,从新常态角度看,中国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突破,“三产”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 诉求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年来投资增速持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偏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加强,年前三季度最终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对增速的贡献高7个百分点左右。 资源价格减少,1-9月期每gdp能源消耗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6%。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宋清辉表示,增长速度转移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重合,经济要顺利运行并不容易。 预计年底,我国经济增长率将比目前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需要合理制定经济预期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

三重动力带动经济增长

世博会兄弟理财企业董事长滕泰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三重经济复苏的动力有望在年中期推动中国经济企业稳定复苏,迎来长期可持续的复苏。 第一动力是股市繁荣拉动居民支出,刺激公司自主投资,迅速拉动内需,是年中国经济意外复苏的短期原因,第二次经济复苏的动力是:利率下降、下跌准可持续,实际上只要公司融资价格下降,投资增速稳定、经济增速稳定。 第三个动力是“由供给侧推进的放松管制、要素市场改革、垄断领域体制改革、混合全制改革等将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时间动力”。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很多机构在经济预测中没有包括股市上涨这个变量。 ”他向记者指出,风险与收益的联系逆转,数十万亿元资金撤出房地产、影子银行,流向股市,中国股市有望迎来长达数年的牛市,这将形成巨大的财富效用,迅速激活实体经济。

根据世博会新经济研究院的估算,假设中国股市从2000点上涨到4000点,公司持有的股票价值增加10万亿元,这些公司对银行抵押贷款的能力、自主投资能力增加56万亿元,股市从2000点上涨到4000点,居民持有

“”

金融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加入“新内涵”的多产业利润降准

经过记者王一鸣

年11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以来,a股经历了罕见的“疯牛病”行情,上海综合指数任性且强势在1个月内上涨至3100点,涨幅约为24.74%。 这不禁让人怀疑,去年从中央银行吹来的这股风会刮多久。

正如业内人士解体的那样,宏观政策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货币财政政策历来是宏观经济解体框架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变量,这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乃至上市公司的业绩。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有力

年12月11日的中央经济实务会上,提出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一年经济实务的首要任务。 关键是要保持稳定增长与和谐结构之间的平衡,重复稳定宏观政策、活微观政策、从根本上支撑社会政策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有力,货币政策必须更加重视宽松。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会议还指出,从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来看,随着经济增长率的降低,各类隐性风险逐渐暴露,风险整体可控,但以高杠杆化和泡沫化为首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

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指出,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有力,货币政策必须更加重视宽松和适度”,这是一个新的内涵。

民生、节能环保等成为重点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院近日发表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 )》预计,全年,只要不发生特别重大的非预测性变化,全国财政赤字将在16500亿元左右把握,比全年增加3000亿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由此可见,今年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但是,业界对着力于财政政策也多少有些担忧。 中航证券表示,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这一年的民间资本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补充作用可能很小,所以很难发挥财政力量。

在投入方向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关于解体国内经济形势和跟踪课题组的研究建议,年,积极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更有成效。 一是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的支持; 二是通过改革加快国有资产存量的利用,置换资源用于关键行业和薄弱环节;三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体制的平稳转换,避免出现政策空窗口期,合理投入地方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货币政策放松空之间变大

在货币政策层面,宋清辉认为在货币政策层面需要平衡短期稳定增长和中长时间风险控制的关系,这需要“宽松”。

但是,业内人士对实体经济的短期贡献表示担忧。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无法渗透到实体中,金融系统流动性停滞,融资抵押和伞形信托的催化剂为股市提供了源头活水。

“我认为来自央行的这股风还没有结束。 ”清友宏观小组表示,如果降息后有降息,贷款利率不降,存量债务风险的化解和经济增量拉动就不容易。 利率下降后一定是时间问题。

最近中金企业发布年宏观专题报告时指出,年货币政策放宽空之间拉大,年央行预计全面降准4次,利率下降2次。

“”

改革奖金

深化改革与a股主题投资轮换

经过记者王一鸣

世博会兄弟理财企业滕泰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如果只依赖股市财富效应、降息和下调的推动,只能期待中期的复苏,改革方是经济复苏的长期推动力。 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向记者指出,下一轮改革力度将比去年有所增长。

那么,那些领域、行业包括投资机会吗? “改革将从政府自身的改革逐渐转变为市场体制的完整轨道。 》宋清辉还认为,将密集出台一系列涉及外贸、金融、财税、民生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

年12月中央经济实务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快速发展空之间的结构要继续进入年六大经济实务的首要任务,“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术” 根据兴业证券的估算,亚太地区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诉求将达到8万亿美元,在潜在空之间将变得巨大。 作为向西开放的既定国家战术,“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源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那么,这些领域会受益于这种战术吗? 齐鲁证券认为,受益的基础建设领域包括建筑施工、建筑机械、电力设备、铁路设备及钢铁。

环境保护也是主题投资的热点。 管清友认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快速发展的新途径”,在环保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空期间,全年环保产业将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自下而上的诉求支持。

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预测,“水十条”将很快落地,首要方向是解决工业水,提高供水安全性和污水排放标准,水务运营板块短期内存在主题性机会。 污水解决后的排污迫在眉睫,污水解决设备出现了投资机会。

在其他投资行业,管清友认为,未来快速发展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一些变化也带来了产业组织形式的小型化,随着投资门槛的放宽,未来中小企业将如雨后春笋。 另外,在老龄化和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下,相关养老和健康产业等将迎来春天。

标题:“2015大势:政策对冲经济减速 改革深刻影响上市企业”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5833.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