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人大代表刘翔浩:政府出资引诱社会资金扶持小微公司”

“人大代表刘翔浩:政府出资引诱社会资金扶持小微公司”

2021-06-11 05:16: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李静琏从北京来

经历了年民间借贷的“疯狂增长”,微型公司的“融资难、融资高”问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

从19年前的茶油小作坊,到现在茶油领域的龙头公司,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浩”)董事长刘翔浩带领金浩走过了小微型公司的成长。 刘翔浩在谈到微信、农产品加工公司的融资问题时,感受更深。 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刘翔浩主张政府应该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公司。

“人大代表刘翔浩:政府出资引诱社会资金扶持小微公司”

建议由政府出资诱惑社会资金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农产品加工公司包括粮食方面,都有资金保证。 但是,正如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一样,银行可能不了解情况,也没有参加银行资助的项目。 ”刘翔浩对记者说。

针对“三农”的快速发展,由专业的农业快速发展银行提供支持,而且中国农业银行也有专业的部门信任它的支持。 正如上面刘翔浩所说,有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可能不会被列入这些专业银行的支持项目。

刘翔浩认为,目前公司对资金的诉求越来越大,但在信贷规模相对紧缩的背景下,大公司融资有时不令人满意,中小公司风险较弱,风险比较大。 因为这家银行的信用更难以满足中小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的融资诉求。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特别是一点点的公司代表们,提出了在微型公司融资方面“融资高”的现象。 当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小微型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没有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时,就会向高利贷寻求资金出路。

“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公司虽然借用了过桥资金,但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困难。 财务价格越来越高,资金整体也越来越困难,风险越来越大。 ”刘翔浩向记者表示,目前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小微型公司无法承受,农产品加工公司利润本身就很薄,更无法承受,融资渠道也将更窄。

针对微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融资难题,刘翔浩提出,地方政府出台部分资金后,引进社会闲散资金,使这些资金规范化、阳光化。 例如设立小额信贷企业和村镇银行是一个方向。

刘翔浩说,政府出资诱惑,首先是有公众信服力的,如果只靠民间资本诱惑,可信度不高。 其次,政府可以实施一定的监管,使融资渠道更加规范。

多渠道帮助农户融资

“公司的迅速发展肯定离不开银行的贷款支持。 ”刘翔浩以他设立的金浩为样本,表示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几乎在飞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没有离开过银行的信用资金支持。

但是,在目前信用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微型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并不像刘翔浩当时那么幸运。 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无担保贷款也很难跟进,特别是农户在银行贷款更难。

刘翔浩的加工公司通过与油茶种植农户打交道,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他呼吁多渠道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以油茶栽培农户为样品。 现在有了新的茶树品种,每年亩产油茶籽的产量可以达到50~80公斤,可以说给种植农户带来了希望。

希望带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这样的高产量茶树前期栽培需要3~5年或5~8年。 这意味着农户种植油茶树前几年的投入不会产生任何好处。

此时,刘翔浩也建议国家使用“三三四”模式。 也就是说,企业为30%,银行贷款为40%,财政补贴为30%。 “目前,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发放补贴,但银行贷款没有落实。 向农民贷款,农民没有抵押物,银行还是很不安。 ”

于是刘翔浩从企业层面采取三种模式,处理农户种植油茶前期的资金投入。 第一种模式是选择大规模的种植商进行合作,每年有多少产量,企业就会收购多少。 第二种模式是使用股份合作制,如1万亩开办种植企业,金浩出资51%,农户入股土地,收获期产量按股比例分配后,按农户重复使用市值卖给金浩。 另外,第三种模式是前期金浩向农户借钱种植,丰收后,农民还企业钱,按市场价格把油茶籽卖给金浩。

“人大代表刘翔浩:政府出资引诱社会资金扶持小微公司”

为了从多种模式处理农户融资问题,刘翔浩认为,作为农产品加工公司也需要考虑一些方法来支持产业链的稳步发展。

标题:“人大代表刘翔浩:政府出资引诱社会资金扶持小微公司”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24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