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用制度红线杜绝瓜分“唐僧肉” 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用制度红线杜绝瓜分“唐僧肉” 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2021-06-23 05:48: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95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冯彪

国有公司改革进入实施期,许多改革逐渐落地。 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为国企改革制定了规范。

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用完整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表。 在涉及国有公司的部分,《意见》确定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登记、转让、清算、退出等手续和交易行为,以制度化保障促进国有产权保护,防止内部人士随意支配国有资产,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中国公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和深化,更多地涉及到产权问题。 特别是混合所有制、职工持股等改革涉及产权改革和转换。 此次《意见》从产权的高度设置了国有资产的保护壁垒。 ”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交易手续

在这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产权问题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在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国有企业改革“顶级计划”中,混合所有制改革、职工持股改革等文案直接涉及产权。 另一方面,从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来看,要求国有公司“重组整合”、“退出清理”,这也涉及国有资产的登记、转让、清算、退出等。

在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曾发生过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此次《意见》在列举中国在产权保护方面也存在一点薄弱环节时表示,国有产权所有者与代理人关系不充分,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李锦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历史上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一是不规范,二是不公开,所以由少数内幕控制。

去年2月,中央纪委指示26家中央企业开展专项巡视,但从反馈情况看,不少中央企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例如,第十三巡视集团反映武钢集团有违规决定,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巨额损失。 宝钢集团也有部分项目违约决定,存在给国有资产造成巨额损失、部分重大投资涉嫌利润输送、部分项目在资产收购和处置过程中被贱卖、海外资产管理存在重大风险等问题。

“用制度红线杜绝瓜分“唐僧肉” 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此次《意见》要求完善国有资产交易方法,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登记、转让、清算、退出等手续和交易行为,以制度化保障促进国有产权保护,防止内幕随意支配国有资产,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去年,中纪委网站上刊登的推进国有公司残酷治理的一系列文案也指出,有一家公司“三重一大”制度形式化,成为顶级“一言堂”、分管领导的“自留地”。 疏于资产和资金的管理,国有财产变成了分给少数人的“唐僧肉”。 有人招标采购等制度不严格执行,利用重组改革的机会浑水摸鱼,捞取个人利益。

李锦表示,当前,国有企业各项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并且在丧失生产能力的过程中也参与了部分国有公司的重组合并,因此,应严防国有资产被少数人分割。

这次《意见》还要求健全财务、采购、营销、投资等方面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

事实上,迄今为止许多文件都要求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例如,今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国有公司经营违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确定,给集团带来较大的资产损失,忽略了集团的重大风险、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 在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转让方面,由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规避制度,发生了资产损失,公司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低价转让等10种行为将被追究责任。

“用制度红线杜绝瓜分“唐僧肉” 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不仅是手续和规则,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需要从最根本的产权层面开始。 为了塑造社会整体尊重产权、保护产权的意识,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更为重要。 ”李锦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

在这方面,也有《意见》指出,要更加明确国有产权所有者与代理人的关系,推进国有公司股权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标题:“用制度红线杜绝瓜分“唐僧肉” 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550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