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国务院促全国通关一体化:年底前全部口岸实现“单一窗口” 全覆盖”

“国务院促全国通关一体化:年底前全部口岸实现“单一窗口” 全覆盖”

2021-06-21 07:44: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每次经过记者张怀水,经过国王

在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营造更加开放便捷的商业环境方面,国务院再次呼声高涨。

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 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按照标准版的统一要求,到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口岸的全面覆盖。

在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贸易便利化方面,中央并非首次提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实务报告中表示,宣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国务院多次提到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特别是单一窗口建设,我认为这反映了中央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贸易“单一窗口”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还不能实现全面覆盖。 ”。

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纸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立出入境申报、物流监控、公司信用信息等数据共享平台,口岸部门间可通过互联网查验的证件、资料不再要求公司提供,最大限度实现申报、查验、纳税支付等各个环节的无纸化。

白明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以前公司申请报关,需要提交各种材料,不仅浪费时间,还降低了报关效率。 在申报、验收等各个阶段实施无纸化事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通关效率。 “比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实行单一窗口制度后,据统计,通关时间节约了90%。 ”

根据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统计,“单一窗口”将国际贸易货物检验、原产地证明申报、报关等此前必须通过不同的新闻化平台向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申报的一些事项提交给“单一窗口”平台

在费用方面,实行“单一窗口”制度后,不再依赖其他第三方提供的申报客户端服务,进一步减轻了进出口公司的申报价格,半年为进出口公司节约了申报软件的采用费用6万多元。 每年可节省软件费和电子通讯费3万多元。 如果全面上线,预计每年可以节约100万元以上。

浙江省舟山市检验检疫局检验事务处长朱平海在与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无纸化APP的进一步深化,明年90%的检验批可以实现“最多一次”或“零运行”。

“以本辖区的水产出口公司为例,该企业每年出货约600批次的水产品。 通常,每批跑两次检验检疫窗口。 实施无纸化后,90%的批次不用跑一次,对公司真的很方便。 ”朱平海说。  

通关检查从“串联”变更为“并联”

在推进通关便利化方面,除了实施各阶段无纸化事务外,会议还将深化合作共管,推动部门间不再重复联合检查,将现行货物通关检查“衔接”进程改为“衔接”,探索多层次一体化扁平化口岸管理的新模式

白明表示,所谓报关验放的“串联”工艺改为“平行”,实际上是相关资料在加入时由串联式工艺改为平行式工艺。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无需在各港口执法部门之间奔波,可以查询审查处理情况。 是实现“一站式”接待服务的重要体现。

会议指出,变更报关手续是探索多环节一体化、扁平化口岸管理新模式的重要体现,是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顺利通过和管理。

记者了解到,并列式通关检查流程实现了通关合作“三个一”,通过海关、检验检疫通关、监管流程和“单一窗口”新闻报送与反馈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通过”

“单一窗口”的大表录入模式确保了公司向不同监管部门申报的数据的完整性。 并且口岸管理部门实现了报关单、公司资质等监管状态和结果的共享与交换,比较有效地促进了监管的相互认识、执法合作,推进了执法程序的联动优化,发挥了整体执法的特点。

合肥海关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优化作业流程,现场报关、执法由“串联”改为“平行”后,货物检验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短为半天,公司装卸费用也减少了50%。

另外,会议还表示,今后要继续接受口岸不合理的钱款,降低集装箱进出口环节的合规价格,减轻公司负担。

标题:“国务院促全国通关一体化:年底前全部口岸实现“单一窗口” 全覆盖”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97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