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无人超市”来了 这些新花费模式靠谱吗?”

““无人超市”来了 这些新花费模式靠谱吗?”

2021-06-20 10:3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93字,读完约4分钟

潘心怡记者

随着网络经济浪潮的席卷,零售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最近,北京很多超市开始采用自助收银机,自动咖啡贩卖机也在上班族中备受欢迎,上海等地出现的“无人超市”更是夺人眼球。

但是,这些无人零售产品和概念的出现面临着许多疑问,顾客体验的缺乏、资本的火热、监管的挑战……这些都将无人零售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些新游戏真的好用吗? 客户有这样的反馈

据记者整理,目前无人零售主要分为三类。 这是一条基于计算机识别的人工智能路线、基于rf的物品网络路线、售货机(QR码)形式的网络路线。

生活中常见的自助收银台和自动咖啡售货机是无人零售终端,这些新的资费模式真的好用吗?

刘先生在北京三里屯soho工作,用自动咖啡贩卖机买咖啡已成为他的日常习性。

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动咖啡售货机不仅效率高,只需要10元就能买到一杯“味道好”的咖啡。 但是,刘先生也表示,自动咖啡贩卖机有时会“冻结”,“有时只出来一半,也曾直接见过杯底”。

同样的“恐慌”也发生在自助收银台。 北京市丰台区的居然家地下一层的超市,有两台自助收银台工作了一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将待结算物品放在自助收银台,等待几秒钟后,机器屏幕上出现了相关物品的名称和价格,最后用手机支付,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采用自助收银机的多为中青年,有时机器反应迟缓,结算也延迟。

面对更加多样化的费用模式,虽然技术上还没有达到完美,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人零售正在改变城市生活的人的生活习惯。

风口的无人超市和网店、实体店的竞争

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自动咖啡售货机、自助收银机,亚马逊推出“无人超市”amazon go后,今年国内“无人超市”的概念火热起来。

首先,全天候完成了无人便利店一亿元以上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零售超市“淘咖啡”。 接着,京东也宣布在全国开设50万家京东便利店和大量京东“无人超市”……

“无人超市”为什么受大型电气公司的欢迎? 从拆迁户来看,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前流传的零售业人力成本上升和网络流量红利期消失。

国内人工费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无人超市”成为可能。 与之前送到的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人工费大幅削减,一名运营人员负责20家店铺,一名后场客人可以应对50家店铺的指控,王莹说。

网络时代,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投射出了等量的流量红利期。 但是,市场逐渐饱和,流量红利期逐渐消失,随之发生了线上贸易战争,电商零售的经营价格逐年上升。

面对现实,连接线上、线下的“无人超市”似乎成为了电子商务公司变革的“新处方”。 这意味着,除了之前流传下来的便利店,“无人超市”面临的竞争压力之外,还会有来自网上零售的冲击。

“无人零售”成为资本新宠还有很多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无人零售的热度体现在投资的持续注入和相关概念股的兴起上,无人零售已经站在资本的风口上。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咖啡自动售货机多为初创企业品牌,融资方面基本处于天使轮到a轮的过程中。 其中“零咖啡”在英超联赛中获得西部资本3000万元的投资。 “咖啡”上个月也宣布,9个月内完成了3次融资。

另外,二级市场也因无人零售而波动。 7月10日,深交所向纳汇科技发出询问函,要求该企业核查业务是否与市场热点——无人零售概念相关。 迄今为止,纳汇科技连续经历了四个一字升停版。

事实上,这一轮的无人零售概念行情与最近无人零售商的频繁动向无法区分。 对此,安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新业态崛起,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

“无人零售才刚刚开始,监管、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他需要指出,无人超市的特点在于价格管理,今后很可能会通过价格战占领市场,但以前流传下来的便利店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更具特色,因此无人超市的商业模式还存在疑问。

标题:““无人超市”来了 这些新花费模式靠谱吗?”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72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