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脱口秀演员卡姆吸毒越来越多细节曝光,是大麻!戒毒专家:容易成瘾,根本无法减压”

“脱口秀演员卡姆吸毒越来越多细节曝光,是大麻!戒毒专家:容易成瘾,根本无法减压”

2021-06-18 13:44: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笑果文化知名脱口秀演员卡姆因吸毒被捕一事备受舆论关注。 警方于6月23日通报称,卡姆真名艾在家中与他人一起吸毒。 一起抽的还有朋友陈氏、李某氏等。

有网友纷纷表示,这是自毁前程的行为,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但是,有人对大麻有误解,认为大麻不成瘾,不吸毒。

对此,北京高新医院医务处主任兼戒毒科主任徐杰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吸食大麻也容易中毒。 从临床情况来看,和吸食大麻一样会出现戒断反应,很难戒掉。 此外,大麻还会在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认知方面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禁毒公约已经将大麻纳入麻醉药品的范围,我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管理方法、精神药品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供应、运输、生产等实施了严格的管制。 刑法进一步指出,大麻与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一样属于毒品范围。

图片来源:本公司

国家禁毒局在《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指出,自加拿大宣布大麻“合法化”、美国许多州宣布娱乐和医用大麻“合法化”以来,北美向中国走私大麻的事件明显增多。

少数国家和地区宣布将大麻“合法化”,使小木偶产生了误解。 据徐杰介绍,来医院接受毒品治疗的吸毒者大多是留学生。 从临床上看,吸食大麻对身体和精神的副作用很大,影响社会认识。

据外国媒体报道,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研究者分析了从年到年欧洲和巴西等10多个地区的数据。 研究人员将约900名在精神健康诊所被诊断为首发精神疾病的人(包括有妄想和幻觉的人)和1200多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疾病患者经常使用大麻。

科学家估计,每天吸大麻的人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大麻的人高两倍。 对每天吸食强力大麻的人来说,这种风险将增加近4倍。

徐杰告诉记者,有些人想吸食大麻,以寻求刺激,缓解压力和焦虑。 但现实情况是,对一些吸烟者来说,早期可能会感觉到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心情很快就会消失,反而会在之后产生很大的不安和烦躁感。

徐杰介绍说吸大麻会影响肺和肝肾功能。 从临床情况看,会引起神经递质紊乱,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幻觉等精神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吸食大麻的人有一定的圈子,长期接触相关的圈子也会影响社会认识,吸毒可能会产生富人的玩物、时尚等错误情绪。

徐杰还强调,有医学例子表明,某人不宜采用大麻,有采用后死亡的例子。

吸食大麻来获取灵感——这是一点人,特别是一些文艺界人士的说辞。

例如,去年10月,民谣歌手宋冬野因吸食大麻被北京警方逮捕。 视频中,宋冬野说,他为了获得创作灵感而染上了恶习。

对此,国家禁毒委员会专家强调,吸食大麻并不能获得灵感,相反也有可能抑制创造力。

荷兰莱顿大学的助理教授科尔萨特通过研究认为:“有些吸大麻的人认为创造力提高了,但其实是幻觉。” 她说,要克服写作障碍和想法枯竭,吸大麻不是好办法,吸了好几根,就会更加南辕北辙。

另外,一些人对大麻成瘾性问题也有误解,认为吸大麻不会中毒。 对此,徐杰表示,根据他治疗的吸食大麻者的例子,吸食大麻容易上瘾。

徐杰强调,评价是否中毒要基于几个科学因素。 一个是停止后是否出现戒断症状,第一戒断症状包括不安、烦躁、坐立不安、易怒等。 二是有强烈的去寻找这种毒品的渴望。三是再吸引后,戒断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是,吸食大麻往往是滥用毒品的开始。

据徐杰介绍,吸食大麻的人周围有毒品相关的社团,如果大麻不能缓解不安等症状,或者情绪不稳定,社团内的人很可能会尝试中毒性更强的毒品。

许多研究表明,许多吸毒者在初期有滥用酒精、烟草和大麻的历史,长时间接触大麻的人最有可能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

封面照片来源:本公司

标题:“脱口秀演员卡姆吸毒越来越多细节曝光,是大麻!戒毒专家:容易成瘾,根本无法减压”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233.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