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建设10年内加速跑 新增装机容量比肩十个三峡”

“水电建设10年内加速跑 新增装机容量比肩十个三峡”

2021-06-16 08:08: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37字,读完约4分钟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水电建设从审批到建设正在进入“加速运行”。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力发电推进事业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预测,今后10年内将开工运转的70万千瓦以上容量的超大型水力发电机组共计将超过100台。

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

8月19日~20日,全国水力发电推进事业会议在北京召开。 一位与会者表示,根据《每日经济信息》,这次会议是在国家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要点回顾和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水电推广工作的不足,讨论并修改了《中国水电“十二五”推广纲要》。 该纲要将为我国水电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水电建设10年内加速跑 新增装机容量比肩十个三峡”

迅速的水力发电发展停滞不前

国家能源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率只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5%左右,如果不抓紧启动新的水能项目,中国很难实现国际社会承诺的年度减排目标。

这些人士表示,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移民安置等问题的制约,近年来水电快速发展基本停滞,我国水电项目考核多次受阻,大型水电站开发力度放缓。

针对水电项目前期审核严格、短期内难以得到大量批准的问题,中国水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环境保护部门需要严格水电项目前期审核,但随着我国碳减排压力的增加,大力开发水电势在必行

根据《2009年全国电力( 600795 )力工业统计年报》,2007、2008、2009年全国批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为234万千瓦、724万千瓦、737万千瓦,远远小于近几年的生产规模。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电开发工作已经远远落后于计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工量约为7000万千瓦,但实际开工量只有2000多万千瓦。 因此,“十二五”期间,水电项目的核准量和开工量有必要大幅提高。

十年后,水力发电设备达到3.8亿千瓦

受建设周期的影响,新建水电要发挥全年节能减排效益,未来5年至少需要开工的水电项目为1亿2000万千瓦。 我国水电开发的未来将向超大容量方向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年非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5%的目标,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进入了高速公路。

国家初步规划,年水电装机总量约3.55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装机3.50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50万亿千瓦。 正在建设的溪洛渡、向家堤两座水电站共有36台7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 2030年至2050年,随着西藏水电的开发,4座数千万千瓦级水电站的运行水头将超过400米,最大水头将达到830米,超高水头和超大容量水电将成为我国水电快速发展的首要方向。

“水电建设10年内加速跑 新增装机容量比肩十个三峡”

根据全国水电推进事业会议的数据,目前我国水电设备总量突破2亿千瓦。 去年,我国水力发电量达到5716.9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5.53%。 目前,我国水电设备约2亿千瓦,怒江、雅鲁藏布江尚未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整体开发程度不到10%,规模化水电开发潜力巨大。

张博庭表示,“十二五”期间水电新增装机预计将近1亿千瓦。 未来,除加强对水电项目的监管和考核速度外,还将诱惑人们对水电开发面临的移民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误解。 关于水电项目布局,要点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等地。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门副司长史立山介绍,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有力推动了能源供应结构调整。 如果到明年我国水电设备的目标顺利实现,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将会得到相当大的改善。

标题:“水电建设10年内加速跑 新增装机容量比肩十个三峡”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3623.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