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2021-07-10 19:12: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76字,读完约4分钟

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通,如何把握沪港通背景下的股权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特别是投资a+h股,是投资者非常在意的事件。

事实上,具备沪港通资格的投资者和不具备参加沪港通资格的投资者都期待着a+h股。 有这样的期待也很正常。 在沪港通试点初期,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沪港上市的a+h股都是共同的投资目标,而且这种a+h股也为两地投资者所熟知,容易成为两地投资者的共同投资选择。 更不用说ah股之间的股价有一定的差额,这很容易让投资者考虑是非。 如果a+h股能够相互配合高位置,其投资机会也会由此显现。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这实际上对现在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投资指南”。 在投资者的包围下,今年7月下旬下跌至88.72点的ah股溢价指数到11月10日成功达到100点大关。 这意味着a股对h股的折扣整体消失了。 曾经折价的大盘蓝筹股等也已经缩小了ah股之间的价差,有些已经逆转。 目前,贴现率最大的海螺水泥的贴现率也在10%左右(截至11月13日),ah股价差有大幅平坦的趋势。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但是,要完全填补ah股之间的价差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ah股之间的价差是存在的,有合理的一面。 虽然对同一家企业来说,各股对应的投资价值应该相同。 但是,a股市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市场,由于两个市场成熟度不同,投资者结构构成不同,投资者投资风格不同,同一企业股票在两个市场的股价定位不同,这是完全正常的。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例如香港股市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因为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其投资更为合理。 因此,在投资a+h股时,以业绩为支撑的蓝筹股更容易被投资者支持,业绩不好的股票更容易被投资者冷淡。 另一方面,a股市场因投资者不成熟,以投机投机为主。 这样,少量的小盘股,即使是没有业绩支撑的小盘股,也会受到各种主题素材的支撑,被市场大幅炒掉。 相反,大盘蓝筹股将受到投资者的冷落。 于是出现了蓝筹股H股股价高于a股,中小股a股股价远高于H股的局面。 这是两种市场投资理念的真实反应。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不仅如此,ah股之间价差的存在也是供求关系的体现。 a股蓝筹股股价之所以低于h股,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两者之间的流通盘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在折价最大的海螺水泥中,a股的流通盘约为40亿股,h股仅为13亿股,两者的供求关系明显不同。 工商银行的话,a股2647亿股,H股只有868亿股,H股的流通盘比a股小很多。 所以,根据供求规律,a股股价低于h股股价也是有道理的。 更何况,a股股价低于h股,也有利于a股的自身担保。 毕竟,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一些蓝筹股企业更愿意在a股市场融资,a股市场面临着大小不一的非现金化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高大盘蓝筹股的股价,不仅市场力不从心,而且推高这样的股价,只会让投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可见,ah股之间的价差存在合理性。 目前,市场大幅拉升低于h股的a股股价,但这只是阶段性炒作,一轮炒作后,这种价差依然显现出来。 而且,目前a股高于h股的股价差还存在很多,也看不到市场主力通过挤压a股股价与h股接轨。

因此,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两大投资风险。 一是为了迎接沪港通的到来,a股市场有大幅炒掉本来低于h股股价的a+h股企业a股的风险。 这样的股票本来以折价的特点吸引了香港投资者,但现在这种折价的特点消失了,香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消失了。 二是沪港通开通后,大陆投资者大量买入了ah股企业中折价的H股股票。 由于香港市场的投资理念与a股市场完全不同,将这样的h股炒到与a股比肩的地步将得不到香港投资者的支持,相反会给持有这样股票的香港投资者以利益告终的机会。

标题:“沪港通不会抹平AH股价差”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031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