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中欧定调未来十年 中对外投资进入“欧洲时段””

“中欧定调未来十年 中对外投资进入“欧洲时段””

2021-06-25 10:1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7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市场对许多欧洲公司、员工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一样重要。 我的前雇主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先进入中国的欧洲公司,如果没有中国市场,从只有几个身体的家庭作坊,可以说不可能成为欧洲最发达的公司之一。 ’来自荷兰的公司卡米对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说。

据卡米说,所有欧洲人都“紧盯着”领导人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表现。 我希望领导人能给欧洲人民一个满意的解释。 “现在,我自己开了一家企业。 作为当时的员工,我更关心欧盟和中国的关系。 如果有一点风吹草动,我的企业可能会亏损或倒闭”。

11月21日,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举行。 据总公司介绍,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了许多成果。 发表了“中欧合作战术计划”,覆盖范围前所未有。 积极探讨正式宣布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开始三、开展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力争年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等。

“欧洲时间段”

这次中欧会谈对双方战术的实施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中海外交部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欧盟各国经济复苏趋势不稳定,“对公司来说,经济复苏不稳定并不意味着不适合投资。 即使在欧洲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也有很多机会。 更何况现在,我相信欧洲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急速发展。 ”

欧委会驻华代表团代表吉麦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中国和欧盟将从今年开始谈判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有望打破“负面清单”模式,在贸易和投资两个行业实现完全开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在21日下午的会晤中表示,中方愿与欧方展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希望双方不仅谈得好,而且谈得好。

“中欧定调未来十年 中对外投资进入“欧洲时段””

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 “中国的‘走出去’战术,已经进入了‘欧洲时间段’。 ”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的论坛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指出:“从国家和公司的快速发展形势来看,欧洲市场对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欧投资不足

崔红建强调要进入“欧洲时间段”,这是中国在欧洲投资严重不足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根据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向《国际金融报》提供的资料,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只占外商投资总额的2.2%,年中国内地投资只占流入欧盟的外国总投资的1.4%,而欧盟占中国吸收的外国总投资的比重则达到欧洲统计局的20%

与投资相反,中国对欧盟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数量非常惊人。 也就是说,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利用正在增加的只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很少涉及价值链更高端的投资等行业。

为什么中国投资在欧洲外商投资中比重这么低? 对中国公司来说,高规格市场带来的挑战难以应对。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对欧投资公司约有65%面临赤字困境。 此外,根据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约78%的中资公司在欧洲面临经营水平的困难,大部分分支机构认为欧盟的投资商业环境不及中南美、中东、非洲等不发达地区。

比美国更开放吗? [/s2/]

伦敦市前副市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你可以从华为等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中解体。 虽然日本对中国怀有敌意,美国对中国部分开放,但欧洲已成为发达国家中最主要的地区。 于是中国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获得最先进的技术。 ”。

对已经进入欧洲的公司来说,欧洲市场可能很甜蜜。 其中97%表示将继续增加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接受他们调查的企业中有1/3认为欧洲国家比美国更开放。

对于想扩大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来说,欧洲是国际化优秀的练兵场。

 

“我们的企业急于收购欧盟电力企业。 我认为欧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整体水平很高,适合我们这样的专业企业。 而且,这么多国家,总有几个适合你的国家。 只要认真选择。 ”一家大公司的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曾在中外公司工作,认为欧洲是海外市场不太可能获得的练兵场。

标题:“中欧定调未来十年 中对外投资进入“欧洲时段””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608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