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中非贸易额近3年来首现正增长 航空航天器材出口涨幅高达252%”

“中非贸易额近3年来首现正增长 航空航天器材出口涨幅高达252%”

2021-06-20 07:56: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进口实现了约5成的正增长

据高峰介绍,1~6月,中非贸易额为8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逆转了年来负增长的态势。 其中进口增长46%,达到384亿美元,出口增长3%,达到470亿美元。 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成为与中国经贸合作排名前三的非洲国家,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67%、22%。

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我国对非洲的进出口总额为6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3%。 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2%。 其中,对非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7.8%,为440亿4000万美元,非进口额同比减少16.8%,为254亿美元。 与年数据相比,进口减少率超过了20%。

但今年上半年,中非进口增速不仅高于出口,还实现了近五成的正增长。 从进口产品种类来看,最集中于能源矿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农产品。

张建平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增速迅速上升,超过出口,首先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起上涨的影响。 其次,我国对世界上67个最不发达国家实行了零关税的个别优惠,其中以非洲国家居多。 “经济形势好转后,这种政策影响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进口额分别增长22%、3.5%、5%,其中水果、咖啡进口额分别增长151%、77%。

除大宗商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外,在张建平看来,基数效应在今年上半年的外贸数据中也同样出现。 他说,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跌幅较大。 “经济复苏后,低基数对今年外贸数据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也是今年上半年数据引人注目的因素之一。 ”

与此同时,不仅中国和非洲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从今年上半年的外贸数据整体来看,进口增速的提升作用依然明显。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3.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 其中,出口额7.21万亿元,增长15%。 进口额5.93万亿元,增长25.7%; 贸易顺差1.28万亿元,收窄17.7%。

交通工具的出口将成为新的亮点

高峰时期的介绍中,中非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进口方面,矿产品进口价格将一齐上涨; 在出口方面,中国对非洲机电产品、轻纺类产品、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保持着不同幅度的增长。 其中,交通工具出口成为我国对非洲出口的新亮点,船舶、机车车辆、航空空航天器材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200%、161%、252%。

去年同期,中国对非洲出口机械产品1328.6亿元,减少8.2%,占同期对非洲出口总额的44.9%。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853亿8000万元,减少6.6%,占28.8%。 在产品类别中,交通工具、航空空航天设备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张建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中非之间的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过去,中国对非出口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上,这些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比较大的特点。 “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中国在非洲的大型建设项目将更多,实施这些项目需要完善的大型机械设备,而不是个别零部件。 ”

另外,据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官网消息,年以来,中非地区航空空合作取得新进展。 商务部与埃及、毛里求斯、几内亚、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对口部门和非洲联盟委员会分别签署了航空空合作备忘录,为非方培训航空空人才100多人。 此外,还将指导中国航空制造运营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在珠海航展期间举办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论坛等活动。

“中非贸易额近3年来首现正增长 航空航天器材出口涨幅高达252%”

高峰指出,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大工程正在持续推进。 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将于5月正式完工通车; 中国公司在纳米比亚开发的铀矿生产第一个铀矿,世界第二大铀矿湖南省和埃塞俄比亚共建的阿达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正在准备开工。

标题:“中非贸易额近3年来首现正增长 航空航天器材出口涨幅高达252%”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70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