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2021-06-17 13:16:08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高速公路变成了“停车场”。 这是京张高速堵车22天的写照。

而且,问题还没有处理。 昨天( 6月23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河北省公安厅高速交通警察总队6支队怀安大队获悉,虽然堵车“缓解了一点”,但什么时候能正常疏通还不清楚。 特别是丹拉高速北京方向181公里,行驶速度相当慢,甚至可以形容为“攀登”。

在烈日下,焦急等待的运输工人和紧张疏离的交通警察们都饱受“烧荒”之苦。 但是,有人比他们更着急。 它是张家口一点的公司,如蔬菜种植公司,当然是河北钢铁( 000709 )集团宣钢企业)以下简称宣钢。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无法运输,企业钢铁库存将激增75%,影响1亿元的资金流。 另外,煤炭、精粉等原料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宣钢的亿元资金流将受到影响

“受这次堵车的影响,库存激增了75%。 ”宣钢某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我们的钢材主要销往北京、天津,道路运输大部分依靠京张高速,这条火车运输线占企业销售的35%~40%。 ”。

宣钢有关人士表示,从宣化到北京,本来只有一天半的路程,这次,跑了最夸张的五天。 每天至少有六、七千吨产品滞留。 这样计算,20多天来,企业已经增加了近3万吨的库存,大大超过了合理的库存量。 而且,如果产品卖不出去的话,就不能还钱。 以4000元/吨的价格计算,目前受影响的资金流已经达到了亿元。

据河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六支队队长李义山介绍,此次拥堵前十几天,京张高速公路每天平均滞留7000多辆车辆,卡车最长曾长达70公里。

张高速是西北方向进入北京的唯一高速公路,也是晋煤、蒙煤出入的大通道。 根据道路地图,卡车从西北方向进入北京的道路结构呈漏斗状。 即内蒙古、山西车辆分别经丹拉、宣大高速进入河北后,与张家口当地车辆汇合,一起从京张、京新高速公路进入北京。 进入北京市内,只能一起挤进只有双向4车道的国道110号线的新线。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事实上,这种堵车不是第一次了,多年来一直给相关公司带来困扰。 宣钢方面表示,受交通影响,钢铁厂库存高峰期曾达到10万~12万吨,间接损失非常大。 特别是钢材市场波动时,对顾客和钢铁厂的影响更大,不仅不能销售,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精粉等原材料也不能马上运到钢铁厂,影响钢铁厂的正常生产,经常陷入恶性循环。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受影响的是张家口的大量蔬菜农户。 据悉,由于蔬菜无法运出,许多蔬菜种植户近期遭受较大损失,蔬菜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或第二条建设煤炭电气运输专用道路

张家口市交通局报告称,到2005年,京张高速北京河北省边界几乎常年处于半瘫痪状态。 堵车最严重的时候,从北京河北边境到张家口以西达到130多公里,堵车车辆3万辆,滞留者近10万人,持续34天。 因此,也被称为“30亿美元的巨大停车场”。

作为我国北部地区重要道路之一,京张高速全长148公里,总投资额30亿元,于2002年11月全线开通。 高速公路被形容为“停车场”,这大概是京张高速的设计者没有料到的。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提出了议案,提出要处理京张高速长期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但是,明明被多年的堵车困扰着,为什么长久以来都没能应对呢?

中国交通公司管理协会副会长李和仁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分析说,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道路资源不足”是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 再者,京张高速是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不仅车多量大,运煤车占用高速公路,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运输效率极低。 此外,沿线监测手段也落后,指导业务相当被动。

“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李和仁表示,国家已经有意开辟第二条煤炭电气运输专用通道,目前还在初步规划中,但主体如何落实、由谁主导综合治理尚不清楚。

标题:“京张高速狂堵22天 宣钢库存猛增75%”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395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