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2021-06-04 07:12: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年已接近尾声,土地市场年末的供应地热潮如期而至。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整理后发现,许多地区11月份的供应地计划达到了今年的最高值。 例如,继10月集中了62个地块的挂牌后,武汉市国土资源规划局于本月2日再次挂牌30个地块,净用地面积达到184.58万平方米,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挂牌。

连锁房地产研究部记者张絮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年供给地规划的压力,许多城市与全年供给地指标存在明显差距。 另一个是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诉求,也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供给。

土地供应达到高潮

据一项统计,11月前6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10大城市共发售土地110件,达到10月份全月估算量的1/3左右,大量土地将于月末成交。

各地出现供给高涨,与今年早些时候供给相对不足有直接关系。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房地产用地出让面积8.30万公顷,出让价款1.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7.0%和29.9%。 同期,房地产用地出让平均价格为1647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跌15.5%。 国土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供给,不仅有助于缓解土地市场的诉求压力,也有助于未来1~2年或更高的房价调整。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11月首周土地市场监测数据,20个主要城市发布住宅用地71件,比上周增加26件,上市面积320万平方米,增长9万平方米。 这一周成交的住宅用地35件,比上一周增加8件,成交面积187万平方米,增加85万平方米。

中投顾问房地产领域的韩长吉研究员认为,经过去库存化的过程,房企积累了一些资金,手上的地块也接近开发完毕。 因为拿下这片土地也成了最近的迫切需求。

地价成为监测的重点

随着资金压力的减轻和市场的回暖,房企土地进入高峰,高质量地块的上市也催生了高溢价率的出现。

例如,青岛本月初举行的两起土地拍卖中,淮安路17号乙地块拍卖价为4625元/平方米,经13次激烈竞争,成交价格推至5270元/平方米,溢价率达到13.95%。

其他数据显示,10月份1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2320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0%,比去年同期增长10.8%。 从目前土地市场的成交来看,预计第四季度土地价格将在震荡中缓慢上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证土地市场成交平稳,避免以往不合理的土地购买情况成为各地国土系统的重要学习。

在连锁房地产的拆除方面,普遍认为,当前北京房价逐渐见底回升,土地供应出现缺口,将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引发价格波动。 昨天( 11月7日(北京共有3件土地出让,采用招标而不是挂牌出让。 张絮说,11月北京土地市场将与供应放缓状态脱钩,但整体预计仍将持续平坦趋势。 目前时期对土地规模和土地推广方法较为谨慎,使用招标出让也是为了防止地价昂贵的发生。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杭州也公布了第四季度设定土地新政,即土地成交溢价率的方法,规定商品住宅地溢价率达到49%时,固定地价,开始竞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调整为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大者获得土地。

另外,国土部近日公布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23家房地产公司的购房情况,成交时间在今年9月和10月之间。 这是为了防止闲置土地的出现,按时按量建设已经供给的土地,尽早形成比较有效的供给。 国土部表示,根据土地转让情况,不定期公开部分房地产公司购买地和部分住宅大宗项目转让情况,便于跟踪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订单悦”——《每日经济信息》的大募集活动,报纸的订单很有礼貌。 NBD/Corp /丁月/索引

标题:“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要点”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36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