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2021-06-16 08:52: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3497字,读完约9分钟

“5万、6万、8万、10万……”最近,在中国的稀土贸易圈,流传着这样的价格暴涨的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这代表了上一季度稀土出口配额的非法买卖交易金额。 与以往的1万、2万、甚至最低几千、几百元的交易价格不同,今年中国的稀土尤为珍贵,因此即使价格呈现数倍的暴涨,困扰众多利润追求者的依然是“无价值市”。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不是价格不够高,而是国家给的(配额)太少,谁也不能卖。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往年交易旺盛的行情如今尤为低迷,出口配额“一吨都供不应求”。

随着国家多方重拳出击,中国稀土出口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配额短缺。 商务部公布的配额指标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年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近40%,这在我国稀土出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关于目前配额是否“合理”、“科学”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 实行多年配额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被认为是近年来我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保护不足的“祸端”之一。

配额与订单、生产能力不一致

“今年的价格一定会上涨。 我觉得还没有“爆炸”。 广东稀土贸易商张先生近日在《每日经济信息》中表示。

“自己的配额不够,怎么卖给外面? “10万元的意外价格其实是抵赖,谁都舍不得卖,这是实情。 ”最近,作为购买者联系了国内许多拥有稀土配额的稀土制造商,几乎都得到了同样的确定性回答。

张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国家明确禁止,但这几年的配额买卖已经是稀土领域公开的秘密。 虽然自己的企业没有资格,但是每年都能得到一点海外订单,所以他会想办法买配额,和有资格的公司合作“混”出去。 对于在其他有资格的公司之间买卖配额,司空更是司空见惯。

“由于配额制度的限制和倾斜,许多稀土生产公司未能获得配额。 相反,非生产型贸易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配额。 这将导致实际配额与实际订单、生产能力的不匹配。 不生产或订单少的商家,如果配额多,要么向公司购买产品出口,要么直接向公司出售配额出口。 ”包头某大型稀土公司的匿名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证实了该领域公开的秘密。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据2005年公开报道,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公司当时购买的出口配额相当于配额的1.9倍,公司普遍感到配额不足。 因为这笔买卖的诉求很旺盛。 随着近年来国家稀土出口日益紧张,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买卖应有增无减。

出口配额减少了近40 %

尽管有行情,但今年的分配价格持续高涨以及卖方的小气程度突出也是有理由的。

“今年无论有无出口资格,都不容易做到。 配额太少,很多制造商不得不忍痛放弃拿到手的订单。 ’张先生对记者说。

按照惯例,国家商务部应在上年末和当年中公布本年度稀土出口配额,分为内资公司和外资公司两种类型。 根据商务部7月发布的《年第二批常规贸易稀土出口配额通知》,年下半年配额总数(内外资并购后)为7976吨,加上上半年,年中国年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2009年为50145.1吨。

“削减近2万吨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在国家多年保持5万吨左右总配额的分配制度的情况下,许多稀土出口公司对今年的形势“惊叹”地表示,特别是下半年的配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60%。

事实上,中国从2007年开始决定收紧稀土配额,当时国家对稀土生产的规划是有指导意义的做出了指令性调整。 从2007年开始,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外,(当年出口配额为47448.7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全年超过15%。

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业快速发展特别计划( 2009年)》确定,2009年至2009年每年出口稀土35000吨以下。

“预计未来配额买卖将越来越贵,越来越难。 ”对于价格超过10万的配额估算,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了“每日经济信息”,指出“不排除个别的稀缺要素就有可能达到这个数量,但也有可能表明了推荐的含义。 一般来说配额不足,一吨都很难求出。 这10万元加在给顾客的报价里,所以也不需要卖给别人。 否则,你会失去客人。 ”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对于出口配额大幅削减带来的经济损失,记者采访的许多公司人士都比较乐观。 无论如何,与过去较大的出口量和“土”成本相比,现在即使出口减少,也可以从持续上升的稀土国际价位获得一定的补偿。

传统制度是否不利于资源保护?

年,“出口配额”在中国稀土贸易圈绝对是“尤物”,备受宠爱,但备受争议。 特别是关于现行的分配制度和加权计算方法,业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出口配额买卖本身的出现,说明目前实行的出口配额分配方法有不科学的地方。 ”北大的合作伙伴雷春昭在谈到“每日经济信息”时表示,其首要矛盾是配额限制破坏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供需平衡,形成了矛盾。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中国稀土生产最重要的省份,这几年翻番的配额缺口和许多买卖成交表明,这种配给制度客观上是不平衡的。 很明显,配额分配不均是促进配额非法买卖的主要原因。

内蒙古一家稀土生产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批量出售给包钢稀土( 600111 )前,许多当地公司购买1吨稀土出口配额消费1000~2000元,出口利润大部分被购买配额的费用抵消。 这也被称为曾制约内蒙古稀土公司快速发展的“配额之困”。

随着我国稀土出口管制越来越严格,现行配额制度的权数计算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认为是近年来造成我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流失和保护不足的“祸端”之一。

目前,根据国家制定的计算公式,无论生产公司还是流通公司,要满足稀土出口配额的申报条件,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近三年来稀土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

“其中每年的‘出口数量’由商务部完全统一规定,这个参数几乎不变。 这样,公司从配额总数中可以获得的出口权重,首要取决于“出口金额”,出口金额的部分变化实际上不是由出口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出口的稀土品种。 某大型国有稀土公司的相关人士在《每日经济信息》中说明了其经过。 据他介绍,稀土共有17种元素,每种元素都不稀有,所以不同元素的价格差异极大。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例如,出口氧化铕、氧化镝,目前市场价格达到250万~300万元/吨,但出口氧化铈只需要约2.5万元/吨,相差100倍。 那么,包围国家已经规定的“出口数量”,出口镝、铽、铕等“高价”稀有元素的公司,“出口金额”就会变大。 根据计算公式,公司具有越来越多的特点,将来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出口权重,即越来越多的出口配额。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结果,公司为了达成出口资格,争夺出口的权重,逐渐偏向于高价且国家稀少的稀土元素的出口。 结果,就会发生多余的元素“不出来”,稀有元素无法管理的现象。 这与国家试图保护和限制“稀有”稀土元素出口的出发点完全相反。 ”上述公司的人说。

业内人士建议细分配额标准

当然,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的出口结构,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稀土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稀土市场形势的变化,多年来未成熟的配额制度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在商务部此次公布的今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的公司中,一家公司尤为引人注目。 许多有资格公司的配额削减了一半以上,但这家公司的收入配额没有上升(年的最初配额中,获得的配额为374吨,第二次获得380吨。 )业内人士表示,这家公司正是因为出口镝等昂贵的“稀有”元素多,才能获得这样的权重。

“国家应该严格控制镝等‘稀有’元素的出口,这样可以增加配额,不是吗? 赣州大型稀土公司的人难以掩饰自己的疑惑和不满。

“17种稀土元素不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该根据稀有度分为2个、3个、5个或越来越多的标准。 类似稀土的出口关税。 镝、铽的出口为25%的关税,镧、铈、镨、钕的出口为15%的关税。 通过税率的差异来表现元素的稀缺性。 虽然这又多又复杂,但一定能更好地保证配额的计算方法和实际保护的意义是统一的。 ”上述大型国有稀土公司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做了如下阐述。

“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但是,据记者采访,这类提案目前仍存在南北差异,南方公司普遍赞同现行制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南方镝、铽等“昂贵稀有”的元素比北方多,有利于获得高的权重。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出口配额下到达公司的时间平均滞后一个季度,但稀土公司在未取得配额的情况下不敢与外商协商,我国稀土领域的产品整体呈现供给不稳定的状况。

赣州市稀土领域协会秘书长、赣州稀土矿业企业副总经理赖兆添就“每日经济信息”表示,近几年出口配额计算公式总体趋势已向生产型公司转移,除配额分配不公和配额计算公式争议外,配额买卖方兴未艾、价格持续疲软 建议加强监管,与配额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公司生产和出口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和调整。

标题:“稀土出口配额稀缺 一吨难求价钱数倍暴涨”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363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