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嘉应制药三大股东联手减持 股民大呼“伤不起””

“嘉应制药三大股东联手减持 股民大呼“伤不起””

2021-06-14 10:40: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经网6月10日电(经记者王海慜) ) )。

年,嘉应制药( 002198,收盘价11.21元) )的股东来说是“幸福”,此前吝啬的企业在中报和年报中连续公布了大比例发放的好消息。 但是,在随后对企业大股东的一系列大幅减持之后,人们怀疑这些大规模配股是为了股东整体利益,还是为了企业大股东的私利。

今年5月18日,企业表示,企业实际控股公司黄小彪计划在半年内减持总股本5%以上的企业股份。

今天,大股东的承诺还是成为了现实,企业公告6月8日收盘后,企业接到控股股东黄小彪(大股东)的通知,黄小彪将于年4月8日至6月8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企业无限抛售条件的流通股1,855,000股, 可以预见的是,大股东的减持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三大股东减持的情绪明显

年12月20日,企业公告称,黄小彪、陈泳洪、黄智勇等5位股东持有的共1.23亿股限售股解除了限售,但由于他们曾任现任或企业高管,实际可售流通数为3668.78万股。 其中黄智勇1187.57万股,黄小彪1108.54万股,陈泳洪969.86万股。

规定企业高管每年只能减持25%的持股,或许是因为越来越早减持股份,原企业董事黄智勇敢地于6月2日辞职。 (根据相关规定,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持有企业的股份)。

今年3月15日,嘉应制药收到黄智勇减持股份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黄智勇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和二级市场竞价合计转让企业股份809.20万股,占企业总股本的4.93%。

4月21日,根据企业公告,从年3月19日至年4月14日,企业持股5%以上的黄智勇累计卖出企业股139万股。 一个月内,黄智勇减少企业股票累计948.2万股。

根据相关规定,黄智勇在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抛售企业股票的数量占持股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50%,为1187.6万股。 由此可见,黄智勇几乎是名列前茅的减产。

至于黄小彪,在担任实际控制人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持股企业股份总数的25%,也就是说在未来半年内,最多可减持上述6.75%的股份。 这与宣布“半年内将减持总股本5%以上的企业股份”也非常一致。

另外,企业二股东陈泳洪减收一点也不含糊。 据新闻报道,从-03-01到现在,陈泳洪已经减少了企业185万股股份,累计了今年可减持份额的近20%。

胡萝卜后的“大棒”

现在回头看,会发现“企业年慷慨地派发红利,企业有‘企图’”。

2007年末上市的嘉应制药,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一瓶也不拔”,但到了2007年,企业的手显得非常慷慨。 首先,年中期发给全体股东每10股3股,增加7股送1元的“大礼”后,年报再次每10股送2.5股,送0.5元的“套餐”。

去年年底,黄小彪、陈泳洪、黄智勇三大股东累计持股超过65%,因此他们无疑是企业大比例配资的最大受益者。

之后,《宁根加大棒》的故事如期上演,黄智勇的头号种子减产可能只是这部减收剧的序幕,真正的“高潮”还没有拉开。

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大股东纷纷开始减持,嘉应制药在业绩方面的成绩完全“脱节”。

年度报告显示,企业年营业收入7524.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2%,净利润2524.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43%。

今年一季度,企业净利润再次实现75.06%的大幅增长。 同时,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为30%-50%。 嘉应制药表示,净利润持续增长是由于年1~6月营业收入增加和湖南金沙药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

并且,根据嘉应制药制定的计划,年以优先满足生产经营高速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为前提,根据快速发展战术、市场竞争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投资。 通过收购、进入或合作开办新企业等途径继续扩大到企业业务的上下游。

但是,与企业良好的快速发展现状相比,股东们似乎更在意大股东“不亦乐乎”的减持。 昨天公布后,股东在股票酒吧抱怨。 “大股东减息这么厉害,势头好吗? 真的不会受伤的哦! ”

标题:“嘉应制药三大股东联手减持 股民大呼“伤不起””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310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