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2021-06-12 15:24: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5487字,读完约14分钟

经记者胡健陈舒扬张敏杨芮从北京出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时间表,今年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将从本周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备受瞩目的cpi数据将成为今天的发端。

这几年,由于通货膨胀的大幅上升,人们对cpi这一抽象概念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兴趣。 从“菜篮子”、“米袋”到楼市、股市,无论是微观经济现象还是产业经济等重要行业,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似乎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过普通市民的生活。 因此,《每日经济信息》希望通过分析cpi、gdp以及未来几天发布的房地产投资等热门新闻,逐一解读,帮助我们的网民更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今天(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去年12月的cpi数据,去年全年cpi涨幅也将明朗。

去年7月以来,我国的cpi一直在强势下跌。 截至数据公布的11月,全国cpi涨幅降至4.2%,创14个月来最低。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整理,各大机构预计去年12月仍将维持下跌态势,但由于接近下跌速度和年关,增速放缓,最终值很可能在4%~4.2%之间。

根据UBS的报告,12月的cpi可能比去年同期增长4%,由于节日诉求和天气降温等季节性因素,猪肉价格下跌,蔬菜和水果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因为今年12月的cpi食品价格比11月的上个月明显上涨,比去年同期增长9%,较为稳定。

12月的cpi不会下降到4%以下,但由于连续下跌的趋势已经形成,对今年物价涨幅的评价有很大的导向。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脱通胀”的新趋势,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将从以前“通胀上升、增长过热”的态势发生变化,“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12月份的cpi上升幅度或4%~4.2%

由于年元旦和春节的间隔很近,物价上涨的周期也进入了年的12月。

当月农产品价格明显反弹。 根据农业部的监测,12月农产品价格比上个月上涨2.2%,比去年同期上涨7.7%,比11月上涨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涨2.9个百分点。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在元旦、春节节日因素的推动下,部分食品价格季节性明显上涨,其中蔬菜、水产品、食用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9.8%、1.1%、0.2%。

在这一背景下,申银万国首席宏观解体师李慧勇认为,12月经济将继续回升,但cpi呈季节性上升的格局。 他预计,受春节前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12月份cpi将上涨4.4%,比上个月上涨0.2个百分点。

但是,许多机构经济学家依然认为,12月份cpi仍将持续下跌态势,最终值不会超过11月的4.2%。

国信证券报告代表了市场的普遍观点。 报告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涨幅为3.97%,比上个月涨幅下降0.2个百分点左右,预计下跌速度比上个月大幅放缓。 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是阻碍当月cpi持续大幅下降的首要原因。

UBS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解释说,由于经济增长势头减弱,非食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长率可能降至4%,全年cpi增长率约为5.4%。 她还表示,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国内建设活动减弱,12月的ppi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下降2%,低于11月的2.7%。

1月刚过上旬,还不容易评价cpi走势,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说,由于元旦的余波和春节因素,年1月的cpi可能与12月相同,或略高。

通货膨胀缓和了,放心了

根据交通银行的报告,近期,受春节假日和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近一两个月的cpi不排除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的可能性,但考虑到猪肉等食品价格涨幅的缩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调、政府前期调控政策的效果等因素,全年物价涨幅将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全年cpi比去年同期上升3%左右,通胀不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全球贸易增速周期性放缓持续下跌,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远未好转。 这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国内进口通胀压力将大幅下降。 ”屈宏斌补充说。

根据鲁政委的评估,2月cpi将再次进入回升区间,预计7月前后出现本轮cpi下降周期的低点,之后将小幅震荡反弹,但全年cpi将相对偏低。

当被问到“年cpi会不会沦落为宏观经济指标的配角”时,鲁政委笑着说,不能这样表达。 虽然cpi与股市和债市密切相关,但年首扮演“负面作用”,今年有可能成为“正面作用”,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如果构筑cpi下跌的势头,货币宽松的潜力就会增加。

“去年11月储蓄率的下调,标志着货币宽松周期正式开始,证明政府采取了措施应对近期通胀率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屈宏斌表示,由于此次紧缩周期存款准备金率连续第12次上升,利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调整货币供给是未来几个季度必要的缓解措施。 这是因为上半年的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进一步下降到150个基点。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固定资产投资/

受房地产投资下跌的拖累已很明显

经记者杨芮从北京出发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受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的影响,全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跌幅或创新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12月9日公布的数据,去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4.5%,比10月下降0.4个百分点,累计增长率为年内最低。 而且11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21.2%,比上月减少0.19%。

湘财证券宏观分析师罗文波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全年的固定投增速基本上在24%左右。” 国家新闻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张茉楠认为,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至20.5%左右,年增长率约为22%。 ”

房地产投资活动明显减少是影响投资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UBS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去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比去年同期持续下跌,新开工面积也有可能比去年同期下跌。 受此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减弱,带动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显示,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304.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11月有所减少。

据罗文波分析,房地产投资中商品房投资增速在年一季度至两季度可能滑坡,或降至10%左右。 但是,他认为房地产产业链的反弹能力还相当大。

根据央行1月8日公布的数据,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05亿元,全年共计7.47万亿元。 对此,张茉楠认为,存在新的信贷额度对投资增速下滑的抑制作用,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增量能否填补原有的跌幅,这实际上并不容易。

中国UBS房地产领域研究负责人李智颖10日在UBS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是房地产高风险危机期或风险集中发生,中小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市场洗牌整合。 而且,如果建设不放缓,房地产领域供给过剩的局面将加速,~年的供给将超过诉求的20%~40%。

张茉楠说:“房地产问题确实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在谈论经济转型,但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上,对投资的依赖度非常大。 所以,现在为了保证经济稳定下跌,有必要加入新的库存和投资来弥补经济下滑的风险。 ”。她强调,投资过快也会引发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还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和金融以及相关的衍生风险。

“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gdp/

年增长率每季度下降4个季度或“破9”

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期公布全年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 虽然许多机构预计年gdp增长率每季下跌,第四季度增长率约在8.6%至8.8%之间,但年gdp增长率仍在9%以上。

年前三季度,我国gdp每季下跌。 其中,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9.4%。

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第四次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上表示,统计局尚未公布,但学术界已取得共识,年gdp在9.1%至9.2%之间。 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总体表现良好。 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微观层面的经济形势已经存在问题。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房地产价格、固定投资和零售板块是影响gdp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于房地产价格,从去年10月到现在下跌了15%,也有5%~10%的下行空之间。

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大风险是外需造成的,去年,中国进出口对gdp的贡献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1月10日公布的12月外贸数据显示,出口增速降至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也是去年4季度gdp增速降至9%以内的重要因素。

马骏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降至17%。 我认为下行压力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出口指标是所有经济指标中下行最快的。 他预计,全年中国gdp增长率约为8.3%,低于全年9.1%的估算。 二、三季度以来的复苏主要基于改善欧洲环比经济增长、放松国内货币紧缩力度、财政政策对部分公共投资和支出的支持等。

/不动产/

上半年的投资增速与固定投资相当

经过记者张敏从北京出发

在强力政策的带动下,房地产市场年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年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在许多拆解者眼中,楼市调控各项指标下降,似乎没有悬念。

非管制城市受管制的影响很小

业界认为,房地产投资是衡量当地产业景气的重要指标。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2009年6月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但截至去年11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接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许多拆解人士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整,该指标无疑将在年12月继续下调,并有可能在年上半年回落至与固定投资增长率相当的水平。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无疑也是本轮楼市调控的问题中应有之义。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价格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比较有效的供给”。

尽管受到严格的管制,但出乎意料的是,年房地产市场有可能迎来销售“大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9594万平方米,增长8.5%。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9639万平方米,增长7.5%。

各地公开数据表明,广泛的二三线城市为大部分销售增长做出了贡献。 事实上,尽管年是全面推行《限购令》的一年,但除了北京、国外,大多数限购城市认为门槛低,对投资投机诉求的挤出作用有限,广大非限购城市受限制的影响比较小。

地方土地财政必须摆脱

短期内,地方政府可能仍然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据消息,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在1月7日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实务会议上表示,去年的土地转让合同价款将比年增加。 国土部的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土地出让价款达到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许多开发商将倾向于实施紧缩战术,这严重影响了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也必须借机寻求新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房价的下调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近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大佬对年楼市持悲观态度,包括首集团总裁刘晓光、林达集团总裁李晓林、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在内的公司房子认为,今年房价将下降十几个百分点。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悲观地认为,跌幅有可能达到30%。

库存压力进一步促使房价下跌。 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年12月房屋销售比例数据显示,1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比例为14.4,刷新了年11月房屋销售比例最高点13.5,库存量再次进入过大区间。

/工业附加值/

预计今年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

经记者陈舒扬从北京出发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全年的工业运行情况将于本月17日上午由国家统计局公布。 根据各机构的预测,年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率在13.9%左右。

由于货币紧缩、外需下降等原因,年下半年工业增长速度放缓。 去年11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率已经降至12.4%,这一数据在6月达到15.1%的峰值,之后稳步下降。 从环比数据来看,年6月也是工业增加值增长最快的月份。

工业的下跌趋势在10月份开始加速。 10月和11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仅增长13.2%和12.4%。 根据近年的经验,工业增长上下浮动1个百分点,涉及约100万人的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经济类型看,截至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9%,集团公司增长9.0%,股份制公司增长16.0%,外商及港澳台商业投资公司增长10.6%。

从重工业来看,截至11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4%,轻工业增长13.0%。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新闻化实务会议上表示,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为11%,比年增长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采访中表示,明年的出口和房地产市场将对经济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但11%的比例仍然比较低,是保守的估计。

更早些时候,工信部运行监控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年工业增速可能比去年低1-2个百分点。

但是,根据惯例,相关部门在明确目标时,可以定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 历史数据显示,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全年预期目标同样为11%,但实际增长率接近14%。

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上,将全年经济实务变更为“在稳定中求前进”,依然将“稳定增长”放在首位。 苗圩还强调,年中国工业将稳定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比较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防止快速增长率下降。

标题:“去年12月CPI拐向4% 预示2012通胀缓解无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63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