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土地市场疑现“抄底”:4巨头40天砸入百亿”

“土地市场疑现“抄底”:4巨头40天砸入百亿”

2021-06-12 14:44: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637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杨宠从上海强发

在全国130个城市平均地价下跌17%的大背景下,房企似乎看到了一点抄底的机会。

近日,万科( 000002,sz )、保利地产( 600048,sh )、招商地产) 000024,sz )、中海地产) 00688,hk )发布的新闻显示,这些在最近40天投资百亿美元用于土地。

相比之下,去年11个月前,中原地产迄今为止的统计显示,这4家企业再加上雅居乐地产( 03383,hk )和绿城中国) 03900,hk )等其他6家房企,土地总额也不过1000多亿元。

针对部分住房大企业积极获取土地的现象,昨天( 1月12日),不少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从现在到第二季度末将是土地市场抄底的时机。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胆识,就有机会复制保利地产2008年底的成功。

房地产商纷纷拥有土地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13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0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 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住宅用地的综合用地) 126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

这个数据表明了走出去那一年我国土地市场的降温。 但是,从去年12月开始,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招商根据昨天发布的公告,1月9日、1月10日,企业在贵州毕节市获得两块地块的聘用权,总额为3.27亿元。

这是招商房地产最近一个月来第六次出手。 此前在青岛和武汉占用土地。 在青岛通过股权转让方法获得的4个地块,总建筑面积达29.46万平方米。 在武汉拍摄的三个地块,总成交金额34亿元,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事实上,招商房地产前最后取得土地的公告需要追溯到去年7月,当时的土地取得额也不过2亿5000万元,是一个限价项目。 据中原地产年刊报道,当时,大型房地产巨头确定表态暂时不占用土地。

最近,在土地市场上获得富裕住房企业的不仅仅是招商一家。 位于保利地产的石家庄和佛山的土地总额达到38亿元。 根据万科1月5日公布的“去年12月销售及近期新项目情况”简报,企业在武汉、南昌、大连等地的土地出让总额达到21亿元以上。

加上在宁波和武汉拥有土地的中海,上述4家房企的总土地金额超过100亿元。 另外,根据中房信的统计,远洋、华润、绿地3家房企也于去年12月巨额注资获取土地。

资金链的压力缓和了吗?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13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大楼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56元,同比下跌17%。 其中,住宅类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及住宅用地的综合用地)为1467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跌12%。 全国13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除去年7、8月外,1月份成交的楼房平均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根据21世纪房地产上海地区的研究,年12月板坯价格达到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赵巷,上个月23日成交的土地板坯价格只有9559元/平方米。 年12月的地板价格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的奉贤南桥地区也有销售,去年很多时间的土地成交地板价格只有4000~5000元。

中房信集团首席拆房师薛建雄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算账。 两年前,赵巷地区的地板价格超过15000元/平方米的住宅用地,目前网上房产上显示的预售项目成交价为44000元/平方米左右。 如果上述拥有9559元/平方米土地的房企完全复制该项目,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光土地部分的利润就可以达到6000元/平方米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产调控最困难的2008年,保利地产连续获得土地,公司于2009年、年迅速发展,成为之后选择“熊市”土地开发商的众多典范。

上海同策咨询有限企业研究总监张雄大说,由于公司正常开发用地的需要,房企客观上得去拿地了。 以万科为例,万科多年来对土地储备的研究表明,目前万科能够开发的土地储备只有4~6年。 像万科这样快速周转的企业,确实需要在大量的卖房后迅速拿地。

薛建雄认为,去年12月可以花很多钱拿地,一些房企的资金预警已经解除,资金链应该没有去年那么紧。

标题:“土地市场疑现“抄底”:4巨头40天砸入百亿”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62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