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长、珠三角地价开降全国土地供应仍偏紧”

“长、珠三角地价开降全国土地供应仍偏紧”

2021-06-12 13:44: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张敏从北京出发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经济运行速度放缓的影响,土地市场泡沫正在挤出。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近日获悉,国土部下属的中国土地测量规划院日前发布报告称,去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居民点价格为4518元/平方米,近10个季度来首次停止上涨。 而且,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涨幅也有所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三个主要地区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地价水平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近10个季度的下跌。

业界普遍认为,楼市调控政策效果的凸显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是地价涨幅缩小的主要原因。 这些报告指出,随着许多地区规划全面启动、“铁公基”项目持续建设、700万套新保障性住房项目落地、地方政府偿债高峰的到来,全年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二三线城市地价涨幅很大

根据上述报告,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0.29%。 商、工业地价分别为5654元/平方米和652元/平方米,比上个月分别增长0.69%和0.44%,涨幅减缓。 同期居住地价格为每平方米4518元,涨幅为零,这也是近10个季度来首次停止上涨。

与前一年相比,除工业地价外,综合地价、住宅地价、商业地价涨幅均超过5%。 报告显示,热点城市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连续4个季度逐渐放缓。

另外,国土部的监测不是土地交易的实际价格,而是在固定监测点的基础上,推算同一地区不点的土地价值。

关于地价水平的企业稳定,报告指出,经济基本面的一些变化是地价走势的内在支撑。 报告显示,gdp和综合地价轨迹基本相同,特别是去年以来,两者以接近的去年同期增长率推动。 另一方面,工业地价的上涨率与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的制造业采购管理者指数( pmi )的动向基本一致,pmi作为先行指标,其变动对地价的诱发作用不容忽视。

“长、珠三角地价开降全国土地供应仍偏紧”

此外,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趋紧,在多种手段下,住房、土地市场热度明显下降,价格进入停滞下跌通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11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降至99.8,为28个月来首次降至100以下。 去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公司放慢了拿地步伐,土地市场出现了许多“垂、垂”现象。

尽管如此,近十年来城市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仍然带动着地价的快速上涨。 以2000年为基础期,到年底,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指数分别达到193、202、224、157,商服和住宅地价指数均翻了一番以上。

一线城市经过爆炸性增长阶段后,土地市场的爆炸性发展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年四季度,综合地价水平涨幅相对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新乡、呼和浩特、荆州、兰州地价涨幅均超过3%。

今年第一季度或目前的地价拐点

房地产调控始于年4月,但截至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首次下降。 由于土地市场的反应周期一般比房价晚几个月,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地价拐点将在今年一季度出现。

这与上述报告的结论是一致的。 该报告预计,年一季度市场审慎预期仍将扩大,城市住宅地价将增加或进一步下降。 而且,随着政策微调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大,土地市场资金结构性转移,商服、工业用地市场价格仍将小幅上涨。

但是,该机构警告了楼市反弹的可能性。 “货币政策微调中,房地产业的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注意市场的恶性反弹。 ”

从去年12月5日开始,央行时隔3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被视为放松货币政策的前奏。 另外,在财政部、住房建设部的年末会议上,出现了“年放松首套住房贷款”的消息,对正在尝到监管“苦果”的房地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我国保持了三年的土地供应量,但由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和各地区规划的启动,整体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这种形势很可能成为未来地价反弹的内在动力。 报告指出,在许多地区规划全面启动、“铁公基”项目持续建设、700万套新保障性住房项目落地、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峰值的到来和转型期效应的叠加下,未来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长、珠三角地价开降全国土地供应仍偏紧”

对此,报告除了重视调控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外,还提出要严格监管已有土地的开发利用,动态拆解评价集约程度,避免新的资源浪费。

标题:“长、珠三角地价开降全国土地供应仍偏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61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