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内外需疲软 前两月江苏产业经济增长放缓”

“内外需疲软 前两月江苏产业经济增长放缓”

2021-06-10 15:24: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查道坤凌建平从南京出发

作为全海外贸易大省之一,江苏省目前受到外需下降的严重影响。

江苏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年1月至2月经济数据显示,江苏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前两个月许多产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1至2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5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 以上工业增加值39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增幅全年下跌2.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跌3.4个百分点。

增速放缓的背后,可以看出江苏不同领域冷暖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区域生长不均匀

江苏省40个工业类别中,37个领域的产值与去年同期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9%、15.2%、13.8%。 与这些产业不同,江苏省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领域产值229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低于该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钢铁领域的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2%,为1459亿元,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的5.1个百分点。

“内外需疲软 前两月江苏产业经济增长放缓”

吴先生是南京江宁区电子工厂的销售负责人,他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自己所属的公司以生产传感器为主,产品大部分是对外出口,但由于出口目的地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诉求量大跌,“这也加大了我们面临的销售压力”

和吴先生有同样压力的是南京钢铁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刘兴先生,他向记者表示,最近由于房地产萎缩等影响,市场对钢铁的诉求大幅下降,“价格也下跌了很多,我们公司的处境比较困难。 ”。

国内外的指控都明显软弱

针对江苏部分产业经济增长呈明显下滑趋势,南京财经大学一位教授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电子、钢铁领域放缓主要是市场诉求下降、出口下降等因素造成的。 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2月,江苏省进出口总额为740亿9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个百分点。

除了这些因素外,消费品市场增幅低对电子等领域的影响也很大。 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2月,江苏省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公司中,石油及产品类、通信设备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3.3%,比去年同期分别下跌12、41.1个百分点,电器类和音响设备类为15.5%

针对通信设备类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跌,江苏省电子报产业协会负责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分析称,“通信设备销售额下降与去年家电下乡、下架的停止实施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下跌幅度尤为明显。”

据家电研究机构奥比咨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第一周,家电下乡政策停止实施后,全国彩电零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冰箱增长29.5%,空增长53.6%,洗衣机增长34.7%

房地产市场下跌明显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1月至2月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2.6%,下跌1.9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明显下降,投资额达到755亿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6%,全年下跌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跌8.1个百分点。

在江苏省各城市,无锡和盐城等房地产市场下跌明显。 据无锡市统计局数据,1月至2月,该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1.4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9.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9.5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7%,下降53.1个百分点。 另外,南京、苏州、常州、泰州等房地产投资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前面提到的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和政策与调控房地产市场有直接关系,这也影响了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标题:“内外需疲软 前两月江苏产业经济增长放缓”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09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