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扶贫新模式:贫困区转身“低碳区””

“扶贫新模式:贫困区转身“低碳区””

2021-06-10 08:00:03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802字,读完约2分钟

记者李泽民从北京出发

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碳模式长期陷入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越穷越砍、越切越穷”,生态系统和经济面临着“双输”的局面。

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贫困区也自然成为生态脆弱区,为再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寻求低碳模式和策略,因地制宜开展一点cdm项目已成为扶贫的新方向。

最近,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国龙(天津)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共同实施的“低碳扶贫开发项目”在北京启动。 该项目被认为是扶贫、碳汇造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益尝试。

“低碳扶贫”是指在扶贫过程中,使贫困地区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的大系统,全面解体地区内的物质循环、能源流动、新闻传播过程。

从扶贫对象、扶贫方法、扶贫物资、扶贫教育和扶贫快速发展等各个环节,提出节能减排、减源增资的目标、做法和措施。

另一方面,在扶贫的农村,尽量减少和抑制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的、低碳农村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模式。

按照计划,国龙企业将向晋中市左权、和顺、榆社、祁县和前阳5个县共115个贫困村捐赠100万株杨苗,以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群众收入。

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黄祖绍介绍,国龙企业捐赠的100万株杨苗,总价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是低碳扶贫开发项目工程的一期工程,预计工期为2年。

记者了解到,按常规杨木材市场价计算,5龄速生杨树木材生产纸浆8吨多,市场价7500-8000元/吨,亩产6万多元,平均亩产12000多元。

晋中市市长张实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低碳扶贫是碳汇造林的新探索,是给我们广大贫困地区带来财富的新希望,这种模式应该大力宣传。

事实上,类似的模式已经开始于5年前,居住在云南、四川等地的农户种植麻风树特殊树种生产生物燃料,提高当地能源供给。

据悉,许多省市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把扶贫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快速发展珍贵树种林下经济,将生态特征转化为经济特征。

标题:“扶贫新模式:贫困区转身“低碳区””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99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