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7月5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房价涨声再起”

“7月5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房价涨声再起”

2021-06-06 21:00: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数据,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曲线。 5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包括保障性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个,6月上升至25个,7月再次大幅上升至50个。

面对这样的曲线,人们不禁想,房价为什么会上涨? 全面反对吗? 怎样才能巩固控制成果?

有房价全面反弹的条件吗?

“我真的很害怕房价会反弹。 2万6千日元的平均价格对我来说很贵,但我没那么多钱,所以早点出手。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先生看了大半年,于8月上旬买下了北京奥运会外的两居室的房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比上月增加了25个。 事实上,5月以来,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7月数据显示,这些城市涨幅均未超过0.7%,但持续上升的城市数量令人不安。

目前房价是否面临大幅反弹?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认为,目前没有条件大幅反弹。 她说:“目前没有刺激房价上涨的政策环境。 与2009年相比,尽管同样面临经济下滑,但现在政府不断强调重复房地产调控不会动摇,特别是国务院最近又派出了审计集团特别审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再次表示要抓紧调控。 ”

“7月5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房价涨声再起”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部分调控城市成交量上升,大多出于刚性进入市场。” 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核心原因是投资投机性诉求,目前的限购政策并未退出,将继续严格处理,因此房价没有全面反弹的基础。 ”。

是什么导致了房价环比上涨?

尽管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但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到底是那些因素导致了房价环比上涨?

从宏观经济来看,受经济增长率下跌的影响,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持续降低准利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金压力,而且降低了顾客的购房价格,对进入长期积压的刚性诉求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从房地产开发公司来看,由于前期折价促销力度相对较大,需求高涨,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折价促销力度逐渐减小,楼盘略有上升。

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最近两个月,56个合同套数超过30套的住宅项目中,7月份的销售合同平均价格比6月份上涨了44个。

另外,监管政策打折扣也是影响监管效果的重要原因。 据有关机构统计,40个城市进行了政策微调。 个别地方出现了通过放宽限购条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住房费用的现象。

不容忽视的是,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执行力等一系列因素确实改变了市场预期。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据我们了解,看好下跌的购房者明显减少,入市积极性明显提高。”

如何切实防止房价反弹?

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要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 怎样才能“确定”呢?

受访者表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现有的调控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快房地产制度建设。

以“管制”政策为例,这是本回合管制政策中的尖剑,但也是地方实际操作中容易打边球的地方。 廖英敏表示,必须严格抑制投资投机者进入市场,不能放松“限购”政策,要进一步完善限购政策的操作口径,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说明责任的小槌”应该掉下来。 朱中一说:“这次的调控措施有全年房价的抑制目标,所以如果没能实现,应该承担说明责任。”

短期调控政策只会使高热楼市暂时退烧,但要使房价恢复合理空之间,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制度建设步伐。

朱中一说:“我们必须处理房地产中长时间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 只有给公众明确的政策期望,才能促进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

房价的一些变化最终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 根据国务院督查组的督查情况,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宅用地供给计划完成率低,个别城市不到10%。

廖英敏说:“投资投机性的诉求不能进入市场,但大众基本住房的诉求还存在。 下一步必须增加土地供应,增加中小规模住宅的供应。 ”。

标题:“7月5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房价涨声再起”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07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