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2021-06-29 21:28: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3485字,读完约9分钟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旗下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国国土资源报》独占。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媒体(包括公章)。

许可合作请拨打电话号码010-66557937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就是这样调整的。 站在年门槛上,回顾过去一年影响了房地产市场,这一政策导向越来越清晰。

在广大三四线城市拼命“清理库存”的过程中,一些热点城市已经自己制定了方针,一些城市再次出台了将“限制”一词纳入脑海的调控政策。 对比部分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烧荒市场、左右房价预期的行为,整治引发执法风暴、要点打击的部分首付贷款,直接切断了投机者的资金来源……

政策合力发酵,年末风向已经改变,一度领先全国,甚至近两年上涨的深圳房价也在一瞬间上涨。 让房子真正恢复居住属性,在年中也许是值得期待的事。

2月

宣传街区制

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时隔37年重新召开的中央城市实务会议的相关文件,描绘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路线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意见》要求新建住宅宣传街区制,基本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同时逐步开放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处理交通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编辑的微评价

街区制无疑会对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城市形态、甚至居民的生活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 习性封闭小区的居民们一时产生疑问是正常的。 既然要治疗“城市病”,就必须走到这一步,所以与其改得太晚,不如早点改。 在街区制宣传过程中,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慎重解决居民对安全、噪声等的担忧。

3月

允许按下暂停按钮

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合理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稳定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年末召开的准利率下调操作,随后被按下了暂停按钮。 每年有5次降息,4次降息,但只有每年3月的这次降息,央行也没有采用利率工具。 预计年末,降息将再次出现,但已进入年关,降息始终没有到来。

编辑的微评价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上,反复强调中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货币,小额信贷政策必须支持合理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购房。” 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全年房地产信贷资金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4月

有秩序地消化不动产的库存

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进行解体研究。 在房地产方面,根据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强调要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重视处理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

编辑的微评价

年1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到了房地产库存的解决,把房地产库存的解决作为年的重要业务之一,但在年4月的会议上对房地产库存的解决做了更细致的阐述,特别强调了“有序消化”。

这一表态预告,9月底、10月初将有20多个城市密集出台“一城一策”的调控政策。 鉴于房地产市场地域和结构不均衡的现状,尽管一些热点城市已经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冷却市场,但剩下的三四线城市仍需继续“清仓”大业。

五月

鼓励住宅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

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并行实施住房租赁,快速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文案,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条件,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住房租赁公司、个人依法租赁自己的住房,并允许商业住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针对这三种情况,强调给予税收优惠,加强租赁监管。

编辑的微评价

在我国,专业租赁公司提供的住宅资源占有率约为10%左右。 在国家级政策发出确定信号后,“深耕”房屋租赁业务专业化公司成为部分房企转型的可能方向,年末北京有几个开发商拍摄了10%自建房地块,与这一改革方向一致。

6月

执法风暴袭击

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介专项整治工作,对发布虚假房源、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住房提供中介服务、违规差额等10种违规行为进行了认真调查。 8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个部门联合解读了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领域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 10月,住建部公布了45家违规失信住房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 11月,住建部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对中介捏造谣言、赚取住房差价、挪用交易资金、违反代销等7种违法行为进行梳理,并依法严查。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编辑的微评价

长期以来,开发商和房地产商利用新闻不公等“求市场”,变得“普通”得让人看不到,但这场执法风暴的行动要点就是要打破这种不公等。 无论暴风雨多么大,也有停止的时候。 下一步是尽快建立面向公众的房地产新闻披露系统。

7月

确立特色城镇的培养目标

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城镇培养工作的通知》,目标是到1000年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城镇。 12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通知》,引导小城镇和企业广告主体比较有效地对接平台,为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吸引社会资本,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编辑的微评价

每年在中国国家层面加快特色城镇建设以来,各地都采取补贴、奖励、花大钱等方式推进,往往计划建设几十甚至几百个特色城镇。 各方面军队的“抢劫”势头很大。

特色小镇,应该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而兴。 越是在万马千军蜂拥而至的情况下,越要慎重地辨别。 不要让开发商通过宣传新概念而让陈仓黯然失色。 否则,只能再给城市增加几个“睡城”。

9月

“一城一策”密集控制

年9月30日,北京、天津两地率先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后,短短不到10天,上海、深圳、厦门、合肥、南京等全国2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地方性调控政策。 各种房地产市场新政主要集中在限购、限贷、扩大土地供应、规范商品房销售监管、整顿市场违法行为、加强售价监管、打击谣言传播等方面。

编辑的微评价

这是自去年房地产政策“不受约束”以来,地方性调控政策首次密集出台。 在此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9月6日发布了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年)》的实施方案,多次进行分类控制,强调要看城市的措施。 年,房地产市场城市间分化更加明显,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都在为“消除库存”而奋斗。 并且,部分一、二线城市因资金避险等原因成为投资热点,开始了新的调控。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10月

停止首付贷款

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范互联网“众包购房”等行为,严禁各机构开展“首付贷款”式业务。 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中介机构、网络金融工作机构等要求未取得相关金融资格,不得利用p2p (点对点网络借款)平台和股票众包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 取得相关金融资格的,不得违反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开展。

“”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同月,银监会要求严格控制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发放或挪用贷款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行业。

编辑的微评价

首付贷款从字面上讲是向购买者的首付提供融资的,在实际操作中,其金额有时会达到首付的1/2左右。 这实际上是暗中对买家进行了举债,对买家和整个楼市来说,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首付贷款停止,房企融资限制,是诉求方和供给方都屏蔽流入楼市的资金,进一步冷却哪个国庆期间出台调控政策的热点城市。

12月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年末,中央经济实务会议为房地产决定了这样的调子。 会议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遏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大跌。

会议还提出将脱库与促进人口城市化相结合,提高三四线城市与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业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 特大城市缓解部分城市功能,快速发展周边中小城市。

编辑的微评价

这清楚地强调了将住宅恢复为居住属性。 年9月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几个月后,在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波动情况中,过去一年上涨的北京、上海、深圳新房价已经停止上涨,结合年货币政策走向,房地产市场后市将迎来“稳”字 对开发者来说,热点城市的市场可能也不是很热。 “房地产加”已经叫嚣了几年,拿着逐年回归的巨资,思考如何加快转型的快速发展才是正道。

标题:“”房子是用来住的“,细数2016影响房地产哪些事儿”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732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