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每年一个“一号课题”,成为破解革新难题的重要从业做法 上海破局 敢碰烫手山芋”

“每年一个“一号课题”,成为破解革新难题的重要从业做法 上海破局 敢碰烫手山芋”

2021-06-28 22:08: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4092字,读完约10分钟

强调瓶颈——

单兵突进不能参与改革深水区,怎么打破突破口?

王靖的办公室位于浦东新区政府办公楼的20层,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遥远的陆家嘴——上海自贸区金融区的核心区域。 年2月,她从上海市政府机关处级岗位出任上海自由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一年半后出任浦东新区副区长。 那个自由贸易区的第一天让她难忘。

另一位在第12层大楼办公的副区长管小军更担心川沙新镇。 年6月,当时担任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的他,调任川沙新镇党委书记,离开机关去读基层。

这两位70多岁的都是上海市委第一号课题“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调查中卓越的后备干部。

“一号课题”为什么聚焦于“年轻干部”?

年末,上海市委调查显示,1931名市管理干部,55岁以上的占50.6%,意味着5年内将有一半以上面临退休。 45岁以下的正职只有3.6%,副职也只有13.8%。

“许多局级干部缺乏基层经验。 市委换届,找各方面优秀的年轻干部不容易。 ’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健麟回忆说。

中央巡视队当时反馈给上海的一个重要意见,也是青年干部培养选拔问题。

不仅人才告急,而且进入改革深水区上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年,上海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常住人口连续19年负增长后,再次达到2380万人,土地、环境、安全压力不断增加。

这一年,许多小人物的故事备受瞩目:市民秦岭写信给市委领导,诉说身为退休工人的父亲患癌症就医的种种困难; 一点地方速生鸡流入快餐店,舆论和顾客追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转型快速发展,深层次矛盾集中发生,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社会结构迅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的优势关系越来越难。 特别是大型城市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更多、更复杂……

瓶颈凸显,怎么破?

到基层去——

弯腰寻找真正的问题,做决定才是朴素有潜力的

深入基层调查是上海市委推进要点工作以前流传下来的。

“让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说想说的话,顺耳的话,刺耳的话也要听。 只有了解真正的问题,才能抓住处理问题的关键。 ”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

“一号课题”的选题都来自基层调查,处理问题的路径也是调查研究,在明确改革应该处理什么问题的同时,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中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课题是以大调查为干部选拔新做法,分两组派出20个研究小组,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一线等180多个单位,踩着地毯式讲话,原组织1万6600多人

年“一号课题”是“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年6月,上海市4个班子已经组织到政府部门、区县、大学、科研院所和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主题调查。 “半年来,加快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梳理了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的重要思考。 ”上海市科技实务党委书记刘岩做了如下介绍。 调查编制了2个专题报告,最终发表了加快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科技创新中心的《22条意见》。

“每年一个“一号课题”,成为破解革新难题的重要从业做法 上海破局 敢碰烫手山芋”

“创新社会治理”课题确立之初,上海市委召集41名同志组成4个研究小组,访问152个街道镇、228个村庄,对4700多人进行座谈采访,历时4个月找到了基层治理的核心。 研究小组又在延吉大街发现了睦邻中心这个“好东西”。

年,延吉大街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工事务所,整体托管第一睦邻中心——居委会、膳食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亲子园等。 短短几年间,十多个社会组织每年为五万多居民服务。

“政府不怎么花钱,但老百姓有获得感。 ”曾任杨浦区委副书记的唐海东回顾说:“居委会不一定能办的养老等问题,社会组织接手后是否办得好,有评价机制,也与收入直接相关。” 目前,睦邻中心在杨浦区迅速发展到52个。

刺激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引入延吉街道调查成果,写入市委社区治理“一号难题”的“1+6”文件。

追求势头——

利用调查得到的潜力,寻找准中央要求与上海快速发展的结合点

从年到年,上海每年提出的“第一个课题”,都关乎改革快速发展的大局,撬动了某个行业的变革,进而带来了各方面的创新突破。

“市委评选‘一号课题’,必须从全局看,立足大局,把中央的要求与上海实际、当前突出问题的处理,紧密结合起来,长远、快速发展。 ’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说。

“建设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不可能有‘大跃进’。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

上海并不是不需要速度。 由于科技中心全球影响巨大,必须派出“代表队伍”的实力担当——上海加快建设世界级基础研究平台,自2009年2月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短短一年内,全球科技前沿的各利器、超强超短激光实验。 当时成立,当年开工,但“上海速度”并不模糊。

大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改革体制机制,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环境。

加快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22条意见》公布的这一年,中科院上海药物成功转让了“大信息”——15项新药开发成果,合同总额超过8亿元,达到前5年科研成果的转化总额; 五种化学新药得到临床批准。

这要归功于体制改革的加快。 论文方向被逆转,获得临床认可的团队可以获得高级职称的考核名额,一旦获得新药证书,还将奖励两个正高、四个副高名额。 成果收益按“5∶2∶3”的比率分配。 收益的7成归团队,其中5成归发明者,2成归团队后续研发,剩下的3成在“反哺”处。

新药研发期的人员变更怎么办? “世袭制”让大家放心:退休近十年的老教授,在当年参加的新药研究成功后,她也获得了巨额奖金。

“制药周期长、费钱、风险大。 治疗老年痴呆症,全球14年未出新药,耗资1000亿美元,失败率为99.6%。 我们正在研究一系列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 部分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副所长叶阳说:“我们希望造福人类,激励需要激发这种正能量。”

核心是人——

基层组织从抓好经济建设过渡到公共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取感

叶阳他们的期待,也是“第一个课题”的愿景。 将深化改革、推进快速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紧密结合在一起。

年,社会治理创新成为“首要课题”,“基层要增加能力,组织要有活力,群众要经济,基层干部要亮一只眼,基层群众要亮一只眼”。

社会治理的变革,重要的是将街道员工的重点从经济转移到公共服务上。 调查结果建议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功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

“压力好大啊! 经济不行,凭什么为大众服务”唐海东说。 杨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10多年前经济垫底,这几年一直争到中游,和大力招商引资分不开,街道招商引资比重占全区的1/3。

不改革,街道能抓住公共服务吗?

杨浦区咬牙取消10多条街道招商引资功能,500多人的街道招商人员,约1/3被整合为区级招商队伍,街道为落地公司提供各方面的精细化服务。

在地区层面统一,不同质化竞争,提高了招商效率。 年,杨浦区新引进注册资本492.6亿元,同比增长128.9%。 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291户,新增公司贡献区级税收3.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1%。

街道不再担心赚钱,运营经费由区级财政通过预算全额保障,事业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创新能力不断涌现。 全区52个睦邻中心成为平民会,微信邻里平台缩短了与街道、社区、居民的距离,设立了87家“两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事业企业品牌服务6000多家……

由于“社会治理创新”,全市4000多名相应居民区书记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编制待遇,4万3000名基层工作人员加入首批社区职工队伍,城市管理等部门执法管理下沉,4000多个社会组织“活

上海市长必须强调,基础性基础工作是否加强,公众是否关心问题,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衡量效果的考试马上就要到了。

年,上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街道成为主阵地,告知书被居委会送到千家万户。 除夕、元宵夜,街道干部、社区志愿者和民警一起,许多居委会设立烟花爆竹回收点,“送礼换烟花爆竹”或提供电子爆竹——年、年春节期间,在国外环境内“零燃烧”。

留下什么——

“第一个课题”永远在路上,改革的道路可以复制,可以宣传

从“社会治理创新”1+6文件,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22条意见”、“史上最严格”的交通法规,到呼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例,“一号课题”带来了诸多制度创新,使改革成果及时有效固化。

“一号课题”按年度推进,课题的解决并不是改革的结束。 改革在突破了最困难的瓶颈后,向纵深延伸。

政府部门必须进行自我革命。 权力、任务下沉到基层,街道权力变大,可以更多地动员资源,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过去,基层和“条”有冲突,现在出现了和“块”的矛盾。 韩正对比之下指出:“应进一步向下看市区路线部门,使事业更加贴近居住村,瞄准村,更好地适应基层体制机制和职能变化,切实遏制城镇事业的进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每年一个“一号课题”,成为破解革新难题的重要从业做法 上海破局 敢碰烫手山芋”

改革要持续、长远,就必须依法循规蹈矩。 闵行线区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等“五违”问题,仅税收一项,就将影响数百亿元。 好处面太广了,能分解吗?

那么,先解散党员干部! 闵行区七宝镇公布了干部家庭违法建筑统计表,1770名公务员中有398人拥有违法建筑。 拒绝拆除的,应当依法强制拆除,严格承担解释责任。

颠复从此开始的势头犹如破竹。 年,闵行区完成了全年1000万平方米的建设违章任务。

“一号课题”将引起改革的乘数效应。

区域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乘势而上,今年将继续拆除违法建筑物5000万平方米以上,结合郊区中小河道治理、环保违法违规公司整治,预计天空更蓝、水更干净、环境更整洁。

张江高新区是一个运行8年的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项目,接待客户3万多人,发表论文3200余篇的今天,世界生命科学行业第一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吸引了国内外1.3万多名科学家,2000多个 冲击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生态氛围正在形成。

他对宝山区委组织部长李峻正计划区的“年轻干部大调查”、“全区714名处级干部,平均年龄50岁,80后仅有13人”感到焦急。 47岁的李峻也是年“第一大课题”中当选的干部。 他和王靖、管小军们一起,正在接受改革的接力棒……

标题:“每年一个“一号课题”,成为破解革新难题的重要从业做法 上海破局 敢碰烫手山芋”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705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