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新环保法成治污杀手锏 上半年超9000家公司被关停取缔”

“新环保法成治污杀手锏 上半年超9000家公司被关停取缔”

2021-06-23 14:48:01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李彪[/s2/]

“环境保护法的执行不是棉棒,而是杀手锏。 ”

8月5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年上半年环境监督执法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全国检测公司62万多家(次),责令停产的15839家、9325家、罚款23227家。

值得注意的是,1~6月,全国每天连续处罚案件292起,处罚金额达到23635.09万元。 实施全国扣押案件1814件、限制生产、停产案件1092件; 移送行政拘留782起,污染嫌疑案件740起。

环境保护部表示,环境执法有所放松,过于疲软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不定时、不打招呼、不打报告、直达现场、直接核查、直接曝光”的执法方法、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执法手段、环境保护和检察机关法联动、协同合作的执法机制等。

10承诺无力治愈城市的污垢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多次表示,好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 他强调,要使其成为有钢有齿的“利器”,关键是执行和执行。

作为今年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其执行效果将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环境执法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确定要求,严格遵守环境质量底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变得更好,不能变坏”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红线。

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对10个城市进行了商谈,直接约谈了2个地级市的主要负责人,地区环境保护监察中心约谈了长春、沧州、临沂、承德、吕梁、资阳、无锡、鞍山等8个市的主要负责人。

环境保护部表示,与以往相比,这次磋商更加密集,对比之下都是当地环境问题突出,磋商的对象都是当地政府的首要负责人。

数据显示,仅华北环境保护监察中心辖区,经协商后,沧州市29人、驻马店市7人、保定市3人、承德市18人,共57名相关主要负责人被批评、警告、免职。

对此,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协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环境保护部门往往治理污染效果不佳,是因为地方政府不积极,被环境保护法执行所掣肘。

协商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能起到“立即有效”的效果。 以沧州、承德两个谈资城市为例,今年1~5月,两城市环境空燃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下降,空燃气质量呈现改善趋势。

火灾公司被扣除了脱硫电费的5亿1千万美元

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环境保护法的执行不是棉棒,而是杀手锏。 对因违法行为被开除的公司,无论是什么公司,都必须坚决依法追究,使任何盗窃的公司承担不起的代价。

对此,环境保护部表示,今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门充分利用新《环境保护法》赋予的每日连续处罚、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

从上半年的现实情况看,过去环境执法“过于宽松、过于柔和”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正在逐渐形成。

今年1~6月,全国每天共实施连续处罚案件292起,处罚金额达到23635.09万元。 实施全国扣押案件1814件、限制生产、停产案件1092件; 移送行政拘留782起,污染嫌疑案件740起。

环境保护部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检测公司62万多家(次),被责令停产的有15839家,封禁取缔9325家,罚款23227家。 然后,环境保护部提出了3起行政处罚决定案件,直接立案2起。 7批对14起违法问题挂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对减排存在较大问题的5个城市实施了环评手续限制,对37家企业实施了挂牌监管,对脱硫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火灾公司扣除脱硫电价5亿1000万元。

去年4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对全年脱硫设施有较大问题的19家公司进行处罚。 19家脱硫电价罚款或排污费追缴额共计4亿1000万元。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的打击力度不断提高,未来不仅会征收脱硫电价罚款、排污费,还可能会运用每日连续处罚等手段。

标题:“新环保法成治污杀手锏 上半年超9000家公司被关停取缔”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560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